發佈時間:12:34 2024-10-27
資優生的定義是默書一百分?考試全級第一?還是DSE全科5**?學業成績優異固然會成為社會認可的資優生,但不代表只有於一般學術範圍得高分的才是資優生,比賽勝出者或擁有獨特技能的學生,同樣也是資優生,資優可以百花齊放的。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學生時代也沒有拿高分;也有學苑學員只有中六畢業,卻成功創業兼提拔了大學生和博士生。
這些故事說明,育才不一定在乎分數,而是要因才施教。
早於九十年代,香港已設立一些資優政策給予中、小學學生,但當時可能只集中在部分科目,不算是很全面。「約二○○七年,政府想成立一間學院去發掘和栽培資優生,便訂立了一個三層的資優架構,第一層由學校去舉辦活動和課程,去發掘一些特別的學生;第二層是學校在課堂以外,放學後或假期舉辦一些興趣班或特別課程予一些資優學生;第三層是在校外,交由其他機構接力,我們就是第三層的主要服務機構。市面上,亦有其他大學舉辦了這類課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說。
學苑課程種類繁多,熱門科目包括天文、考古學、鑑證學、戲劇藝術、K O L課程等,「每年大約有三、四百個課程,最短的可能只是數個小時。數年前開始開辦一些進階課程,長達一百小時,大約要花約六至八個月修讀,全都在正規學校上課時間以外進行,所以暑假有最多課程供早學員選擇。」黃金耀說:「學員可在此學習,直到十八歲,所有課程是免費,並由教育局注資。課程除了照顧學員的需要外,亦會教導他們怎樣跟別人溝通、合作和演說技巧。」
學苑內有部分學員會參加一至兩年的領導生計劃,跟隨導師或師傅,聽從他們的指導做一些研究項目。擔任院長三年多的黃金耀也有參與此計劃,「兩年前,我成為了其中一位導師,以前修讀過物理,負責指導學員做研究項目。」
領導生計劃識更多人
其中一位跟隨黃金耀的學員當時升讀中五,「他跟我說有意到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理論物理,恰巧我的外甥也是劍橋理論物理博士生,於是介紹他們認識。最後學員成功考入劍橋修讀喜歡的學科。其實領導生計劃不只讓學員學習到知識,同時亦開啟了另外的門,讓學員接觸更多人。學校班房未必能製造到這樣的機會,我覺得這對學員來說也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另一位跟他比較熟絡的學員同樣受到他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資優生定必是成績優異,兩、三年前這裏有一位學員沒有考DSE,可以說他未有完成中學課程,其實只是他沒有興趣學習學校內的課程,令他一度十分迷失。」
他續說:「現時最富有的科技界巨頭都不是每一位也完成了大學學位,我不是叫所有人都別讀大學,而是學生需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甚麼,是否人人也要走同一樣的路呢?可能有第二、三道門,大家要去尋找自己的出路。」
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大學學位是工作的最低門檻,而大學所選修的學科亦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整個人生。然而,黃金耀有其他看法,「其實讀大學必須讀哪一科,甚至是否需要讀大學都開始有人會質疑,成功爭取到機會,除了因為有好的學歷,其實也可以是自己創業或創造機會。」
自學觀星探索天文
他以自己兩位徒弟作例子,「兩位徒弟學業成績一般,他們中六畢業後開公司創業,且找到生意賺到錢,他們聘請的員工包括大學生和博士生,這證明是他們創造了機會給大學生和博士生。是不是一定要有學歷才能賺錢呢?是不是人人都適合打工呢?不要設立固定的看法,要接納更多不同的意見和要有包容性。如果可以給予學生機會,就會有所改變。」
作為一院之長,到底院長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成長?黃金耀是家中孻仔,對上有數名家姐,父母年紀比他大很多,父親從事建築業,差不多六十歲才生他。黃金耀不覺得自己成長於很傳統或很特別的家庭,他曾就讀傳統名校聖方濟各英文小學,不過成績不夠其他同學好,「我不是很有興趣讀書,成績只屬中下,家人覺得我留在香港沒甚麼前途,在小四那年,便將我送到英國讀書。由於家姐亦在那邊,我便跟她一起住。」
移居英國升學後,他在當地的傳統學校上學,「雖然我曾在香港就讀英文小學,不過英國那邊的英文是另一層次,我的英文當然是差。之後,開始接觸不同且新穎的科目,包括科學、法文,開始有興趣讀書和接觸很多新事物。」大約中三時,黃金耀發現自己對科學、天文、物理感興趣,「學校的學科未能滿足我,校內沒有天文課堂,便自行買望遠鏡去觀星,大學時選修了天體物理學。」至於英國跟香港的學習環境相比,他認為,「英國沒香港的競爭那麼大,競爭會令小朋友或家長的壓力都很大。」
學苑這數年都有很多新計劃,黃金耀有意加強領導生計劃,「因為希望學員不是純粹吸收知識,而是從中學習並回饋社會。」他預告今年將招攬藝術方面的學員,「想看看藝術學員如何改變這裏環境。」
招攬具藝術天份學員
學員培訓固然很重要,但其身邊人對他們影響深遠, 學苑採取「三管齊下」策略,以學員、家長和教師為服務對象。黃金耀解釋,「有時家長的思想比較守舊,如果繼續將舊有想法放在子女上,某程度上會拖累他們發展,所以要多做老師和家長的培訓。」
他續說:「事實上,我們逐漸看到香港及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大學開始採取不同於傳統考試成績的招生方式。過去兩、三年,已經有系統讓每間中學可以提名一至兩個在學科以外有成就的學生進入大學。我們也認識了一些學生是通過這些計劃上大學。此外,國際性的高水平比賽獲得了重視,因為這些比賽往往能更有效測試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創新科技比賽中,學校想看到的是年輕人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年培訓近二千資優生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於二〇〇八年成立,為教育局資助機構,收取年齡介乎十歲至十八歲的學生入讀。
每年有接近二千位學生成功考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入讀途徑包括由家長、學校或校長提名及尖子培育計劃,亦會從教育局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共同管理的網上資優課程以及公開比賽中揀選合適的學生成為資優生。
「2024至2025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提名計劃」於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一日接受報名,學苑會根據「資優三環」概念,分別是中上程度能力、創造力及對學習的熱忱,甄選出能夠從學苑眾多課程中可以獲益的學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