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04 2024-08-11
巴黎奧運引發全城狂熱,劍擊手江旻憓和張家朗雙雙奪金。觀眾或會留意到,張家朗勝出後,身後有位身材高大的男子送上區旗,讓家朗披上身慶祝告捷。那位男士就是今屆奧運港隊劍擊領隊、人稱大師兄的「香港軍刀一哥」林衍聰。
林衍聰出道時劍擊尚未盛行,但過去十多年間劍擊運動變得廣受注目,他十分感觸,「這是幾代劍擊人努力堆砌的成果。」
這位港隊大師兄自稱「血內都有劍擊」,他和幾代前人努力種樹,終於見證香港劍擊由寂寂無聞走到勇奪三面奧運金牌,箇中滋味,感受良多。
林衍聰有很多稱號,「大師兄」、「香港軍刀一哥」,訪問當天大家都稱呼他「聰Sir」,因為他是劍擊學校的創辦人兼教練,與同是前港隊成員的趙恩澤,一同承擔教劍工作,兩人是多年好拍檔。其實不止教育,林衍聰的人生,與劍擊實在不能割離,劍擊的靈魂已入血。
原來林衍聰童年接觸運動的經歷不甚愉快。他說:「小學三年級時轉校,體育老師很鼓勵同學參與運動,爸爸也鼓勵我玩,一開始是玩三項鐵人,游水、跑步其實都好慢,後來發覺不適合我,因為我沒有耐性。記得練水來來回回,游完攰到上不到水。」
上到中學,林衍聰轉打羽毛球,但始終沒太大潛質,就在此時,劍擊終於與他的生命碰上,「中三那年,爸爸聽電台知道有劍擊這回事,就叫我去玩,我又覺得幾得意。透過劍擊總會的初班開始學劍擊。」他續說:「其實當年香港沒太多玩劍擊的渠道,運動員多數是讀國際學校的學生,其他就是參加劍擊總會的初班。當年在九龍
公園上堂,是我第一次接觸劍擊的地方。」
打劍找到人生目標
在未盛行劍擊的年代,林衍聰的優勢很快得到認同,「當年入香港隊其實沒甚麼準則,又少人玩,教練話『你好似幾勁喎!』就可以打。但老實講其實我打得不好,結果二○○一年加入體院(香港體育學院),初時打花劍,但教練說佩劍『冇乜人』,我又夠高,就轉玩佩劍。」佩劍是奧運會三項擊劍項目之一,着重攻擊速度,如軍刀一樣,可以用刀刃來得分,因此佩劍又稱軍刀。他的「香港軍刀一哥」之名亦由此而來。
發展下去,日漸的成功感,令他對劍擊產生了感情,「從小做人很沒目標,自從玩劍擊後,覺得自己有進步,又加入了港隊,很渴望代表香港。這些感覺,讓我找到人生目標。我第一個比賽是二00二年的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世青賽),是我第一個比賽。而且練習、比賽會贏嘛,那時還覺得好容易,本地青年賽我得第三,其實只有三個人參加!哈哈!」
加入港隊那年,林衍聰就要面對成員青黃不接問題,「二○○五年的亞洲劍擊錦標賽(亞錦賽),香港歷史性奪得男子佩劍銅牌。正因為那個獎,我們二○○六年才能參加亞運(亞洲運動會),但那年後有兩位師兄退役,男子佩劍隊只剩我一人,於是我開始做教育工作,想把劍擊延續下去。」
港隊缺人開始授徒
當年僅得十九歲的他,已開始將劍術傳授後輩,「師弟羅浩天、陳智軒等就是那時培訓出來,他們只有十三四歲。那時如果我退役,男子佩劍很大機會不會繼續下去,我當然不想成為歷史遺物啦!之後因為師弟能力一直進步,才造就二○一四年亞運,我們獲得亞運獎牌。」
在港隊打拼十三年,林衍聰無時無刻都搏到盡,先後參加過亞錦賽、東亞運、亞運、全運會,甚至奧運等各項大型賽事,要數最深刻的比賽,一定是僅輸「一劍」的那次,「二○○六年亞運,輸一劍的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因為那一劍,我的師兄才會輸。」當時他只得十九歲,十分自責,幸得教練鼓勵,讓他轉移目標,準備日後賽事。
結果,林衍聰成功闖進二○一二年奧運,化失敗為動力,證明絕對正確。他說:「成績是推動自己進步,想做到最好,一定是參加奧運,對運動員來說是首位目標,若說不為成績而打,都是廢話,有哪個想輸?當然很多運動員盡了力未必有理想成績,但起碼有搏到盡。正如二○一六年爭取奧運資格失敗,也沒辦法。」成功有時,失敗有時,即使「大師兄」始終要退役,但他對劍擊的投入度,仍然有增無減。
林衍聰見證香港劍擊運動由無人知曉,到全城力撐,回想這十多年間的急速發展,到今天出了江旻憓、張家朗兩個奧運金牌運動員,前人的努力絕對功不可沒。「張家朗首次得到奧運冠軍,到現在只是三年,證明劍擊運動的發展,在這幾年是個轉捩點,這是幾代劍擊人努力堆砌的成果,家朗也不是靠自己一個人,他之前的教練,也有一同造就這件事。」
近日奧運成為新聞頭條,讓全港市民熱血沸騰,「以前去完奧運回來,大家的反應是『哦』,現在卻是『哇!你去完奧運!』,最主要是東京奧運,全民一同去看,普羅大眾支持,大機構的金錢鼓勵,這一切對運動員很重要。這些正面的全城效應,是成為培育劍隊下一代的最佳養分。」
希望帶學生去奧運
劍擊,讓林衍聰承諾願意奉上一生,「我知道我餘生都會教劍,做所有事都會跟劍擊有關,除了教育,還有辦比賽,讓更多人透過比賽進步。上年八月,我跟趙恩澤在
亞博辦了有一個有一千六百人參與的比賽,是亞洲的青少年精英聯賽,他們就是將來代表香港奪獎的人。」
即使是基層的小朋友,他都深信值得培育,「劍擊這運動,給人感覺高不可攀,以為有錢人才能參加。我帶基層的小朋友玩玩劍擊,不是想一堂兩堂就完,我希望他們能有長時間的訓練,因為他們也可能有潛質打劍的。」
所以,為這批學生覓贊助,甚至免費義教等,這一切在林衍聰眼中都很有意義,因為他深信,才能不應被出身限制,「二○一七年,那時我還未退役,有幾個學生無錢學劍,教練都會私下支持,不收學費。當中三個人,一個真的代表了香港隊打比賽,我好記得他的家人很開心,現在他已當上教練。這是一個承傳,我們幫了他,他將來再去幫別人。」
作為港隊領隊的他,最希望能帶領親手教導的學生登上奧運舞台,「其中一屆的亞運隊友就有我的學生,上年亞運帶隊,也有學生出征,希望下次能帶學生去奧運。」當江旻憓的重劍、張家朗的花劍已打出世一,聰Sir有個夢想,就是將他專長的佩劍也受到注視。
以劍擊幫助問題兒童
林衍聰的最佳拍檔是趙恩澤,兩人同是前港隊成員,趙恩澤現時負責劍術學校的行政、策劃,也負責教導年紀較小的學生;林衍聰則擔任導師,主要教授花劍、重劍及佩劍。
趙恩澤說:「教小朋友是因為以前自己都受惠過,也讓家長明白,劍擊可以讓小朋友得到肯定。有些學生在學術上專注不到,缺乏自信心,曾教過一位小朋友,他用文字溝通不到,要用顏色幫助溝通,後來透過劍擊運動,使他學習上有進步,那份滿足感好大,也成為了我們的推動力。」
趙希望家長知道,運動都可以幫助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能力,畢竟要有父母的支持,香港劍擊界才能有更多新一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