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5:18 2024-09-30
如果家居雜物堆積如山,多到無路可行,這些人往往被視為懶惰;但對於考獲美國及日本收納師資格、把執屋變成事業的黃潔賢來說,這是心理病之一。
她自幼喜歡整理家居,長大後創立了收納公司;她為了解患自閉症的兒子,走去讀心理學。之後她把心理學與收納學結合起來, 發現只要由心靈出發去執屋, 便可以對症下藥, 解決問題。
黃潔賢特別喜歡處理難搞的個案,亦會額外關顧家有自閉症或過渡活躍症兒童的單親家庭,她希望了解及協助基層家庭改善生活環境,甚至傳授收納技巧,讓他們學懂執屋的快樂。
黃潔賢是一位育有三子女、有自己收納生意,同時也是一間企業的副總裁。回想初出茅廬時,她選擇當空姐,直至婚後才由天空返回地上,「單身時找工作可以隨心所欲,空姐工作要長時間四處飛兼身處海外,婚後覺得要以家庭為重,便決定轉戰文職工作。」
黃潔賢的第一份文職工作是「老爺助理」,因她進入了丈夫的家族生意由低做起,「我當時約二十五歲,對文職工作一竅不通,連Excel及中文打字這些基本文書技能也不懂,每日放工後要惡補電腦應用。幸好老爺不介意逐一教我,讓我跟他去開會做紀錄,亦會跟同事一起到外地公幹,邊學邊做。」她覺得最難是法律常識及船務報關較專業的範疇。
事業上兩師傅
數年後老爺退休,黃潔賢便跟丈夫繼續學習,經過十年磨練已獨當一面,並躍升為公司的副總裁。她說:「兩位都是我的師傅」。與此同時,她在二○○三年誕下大仔,之後還有一子一女,讓她家庭與工作兩者兼得。
黃潔賢自幼喜歡整齊,常自己整理家居,偏好系統化、省時間及不浪費,原來早已具備作為收納師的特質。由於丈夫的家族生意已上軌道,加上對收納的熱愛,疫情前開始計劃打造自己的「Baby」,希望透過收納幫助一些基層家庭、單親媽媽、長者或長期病患者,讓他們了解及透過整理家居,重塑生活環境。
大約二○一九年她開展了收納公司,營運模式並非以賺錢為首要任務,反而會將部分收納獲取的收入,扣除各項開支後捐給慈善機構。
可是生意開始後不久遇上新冠疫情,未能上門執屋,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卻發現原來收納都有書可讀,便花了約三年時間,先後考取美國及日本的收納師認可資格及證書。疫情期間不斷想該怎樣繼續經營,並嘗試轉戰網上教學,直至疫情後才回復上門收納,以及開辦實體課程。
黃潔賢經常親自落場幫客戶收納,笑言好多人誤解她們是清潔姐姐,故家訪時要和客人解釋及溝通,收納是將家居物品重新整理及規劃,不是做清潔。她說:「我特別喜歡做單親家庭,有次一位有兩名自閉症小朋友的單親媽媽,找我們幫手大屋搬細屋。由於我大仔也患有此症,分外感同身受,也更懂得如何與他們溝通,較明白家居環境怎樣能配合這類小朋友的需要。」
關顧自閉症家庭
由於她不時到香港單親協會做講座,與他們的社工較熟落,得悉該會可資助單親家庭改善家居,故轉介該單親媽媽給協會社工認識,並成功申請了資助該次收納費用,減低其家庭財政壓力。
另一個案是單親媽媽與兩個兒子,一個患自閉症, 一個有過度活躍問題, 因為哥哥將升讀中學,媽媽希望作出一些改變,便找她們整理家居。收納首個步驟是家訪,該單位雜物遍布全屋,根本無路可行,那位媽媽與黃潔賢談了一會便哭起來。
黃潔賢於是特別安排較多的男收納師參與,因明白自閉症小朋友不喜歡改變擺放物件位置,加上細佬有過度活躍,在收納期間遇上小朋友情緒不穩定,男收納師便發揮「同性三分親」作用,較易與他們溝通,甚至與他們玩遊戲,讓他們平靜下來。
「有些人唔執屋,不是因為懶,很多時是有心結或心理病,執屋有時也要醫好個心。好像有些婆婆在家積存大量物品,可能與缺乏安全感有關,因為仔女長大後少見面甚至已移民,長者身邊沒有親人,便會將舊物視為安全感的來源。所以幫他們整理家居前,先要了解他們的心意。」
為了解大仔的心理行為,加上收納工作會接觸很多別人的故事,黃潔賢因而對心理學產生興趣,甚至走去讀心理學碩士課程,今年將畢業。她指讀心理學除了能更明白大仔外,同時更能了解正處於青春期的細仔及細女,「我很想知道為何年輕人特別喜歡與大人鬥嘴及唱反調,後來得知原來與荷爾蒙變化有關,令我更懂得與他們溝通。」
純粹做收納不能了解人的深層問題,心理學卻可以讓兩者相輔相成。黃潔賢現在做家訪時,會理解各個家庭成員日常生活規律及習慣,以設計物品分類及擺放方式外,更會深入一點理解家庭成員內心想法和原因,從而規劃出最合適各人的家居生活方式,「好多客人其實想借我的耳朵聽他們說心事,獲得他們信任後,收納過程亦會更順利。」
盼授人以漁
黃潔賢現在主要周一至周五工作,當中約六成時間是教書傳授收納方法,四成是親身落場幫客戶整理家居,周未及假期留給家人。她開講座教基層人士,目的是授人以漁,令他們學懂收納,做到自己的家自己執,養成良好收納習慣,更可將技巧教給仔女,「家居收納不是一個人的是,是一家人的事,要方便家中每個人。」
單親媽媽學員特別喜歡將整理好的家居影相給她看,試過有媽媽附上一句「我個女讚我」,「其實,父母也希望得到仔女的讚美和欣賞,看到他們因收納而感到開心,令工作增添不少滿足感。」
隨着收納事業漸上軌道,她希望日後可推廣至教導小朋友收納,「很多時我們會指責小朋友冇手尾,但實情是家居的布置及環境不適合小朋友學習收納。希望日後能設計小朋友收納課程,將分類、環保等概念以遊戲方式帶進他們的生活,教他們當個小收納師,減低家長的負擔。」
為興趣考教練牌
黃潔賢除了考獲日本及美國收納師資格,以及修讀心理學碩士外,還有多個教練資格,包括瑜伽、私人健身、生酮飲食等,「當我對某項活動或運動產生興趣時,會先試玩大約半年,覺得真的喜歡便想進階,最佳方式是直接學做教練。」
很多人做運動會參加比賽,但縱使成為教練,她也沒有開班授徒或比賽,「因為我不是為比併,而是希望深入了解該項運動背後的原理及技巧,讓自己做得更好。」
她續說:「我二仔今年十六歲,他會主動問我想操肌肉應怎樣做?我建議他由較細的啞鈴開始鍛煉,逐步增強,家中所有健身器材都是我替他訂的。」至於已十四歲的細女則對健身興趣不大,但經常與她一起拉筋做瑜伽,「我與仔女的關係好像朋友,以一齊玩的心態傾偈,事實上亦不宜說教般與年輕人相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