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孔繁毅的目標是,開發能夠對抗多種病毒的萬能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疫轉人生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及傳染病科主管孔繁毅
更新時間:12:58 2024-09-08
發佈時間:12:58 2024-09-08

一場沙士、一場新冠疫情,不知逆轉了多少人的命運,孔繁毅是其中一個。他當醫生,本來志願是加入外科,卻因〇三年沙士出現,令他確定轉去內科的跑道,追隨恩師做傳染病研究,追查病毒殺人真相;十七年後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他再次全情投入與病毒打仗之餘,還要苦口婆心叫市民打疫苗。

雖然現在雨過天青,但病毒世界依然風雲詭譎,最近美國有許多牛隻感染禽流感,如果禽流感真的出現大規模人傳人的情況,殺傷力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大,孔繁毅估計再發生大型疫情的機會,可能比想像中快。

他自覺必須加快腳步,與病毒鬥快,才可與之抗衡,所以一直沒有鬆懈過,甚至正為下一次不知名的疫情做準備。

 

Omicron變異病毒株肆虐之時,孔繁毅(中)亦有領導研究團隊與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合作,展開Omicron變異病毒株新冠疫苗大型臨床試驗。
Omicron變異病毒株肆虐之時,孔繁毅(中)亦有領導研究團隊與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合作,展開Omicron變異病毒株新冠疫苗大型臨床試驗。

 

高大沉實的孔繁毅近年頻頻上鏡,被傳媒追問疫症相關問題。自小接受傳統香港教育,成績一直排前十名的他,從小喜愛中文和歷史,但因為母親是瑪麗醫院護士,常常分享工作所見所聞,使他潛意識早對醫生這職業認識不少。

及後負笈英國,他在認真思考前途下決定學醫, 並在英國醫院做「影子實習」時,真正燃起當醫生的熱情,「當地的影子實習是要貼身跟隨醫生,但做的是打雜工作,負責送遞血液和痰液樣本,甚至協助運送屍體。」從醫院基層工作開始,讓孔繁毅理解醫院日常操作,運送屍體令他及早體會生離死別;看見病人和家屬所經歷的痛苦,也令他感受至深。

 

孔繁毅於一九年帶領「港島西醫院聯網新冠疫症抗擊團隊」,與數名醫護人員率先進入病房為病人檢查,以增加團隊同事信心。
孔繁毅於一九年帶領「港島西醫院聯網新冠疫症抗擊團隊」,與數名醫護人員率先進入病房為病人檢查,以增加團隊同事信心。

 

加入袁國勇團隊

孔繁毅本來一心要成為外科醫生,回港後進入瑪麗醫院,卻輾轉入了內科部門工作。在內科期間,他結識了任內科護士的妻子,又跟許多同僚成為好友,種種因素讓他逐漸喜歡上內科。

「初時還想着要做肝腸科,但得知該部門晉升機會有限,再因為認識了袁國勇教授,對他的學術和臨床能力深感敬佩,發現傳染病科是充滿發展潛力的領域,於是決定接受傳染病科培訓。」孔繁毅說。

他選定學科翌年即爆發沙士,新手上路便要硬着頭皮,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當時醫學界對沙士病毒認識不多,醫護人員甚至缺乏保護面罩,一個N95口罩用足一星期,個人防護設備(PPE)是一件布袍,需要洗淨後再使用; 偏偏沙士病毒致死率高,走進病房時的恐懼感可想而知。

 

孔繁毅已經在培養對臨床和研究都有興趣的年輕醫生和科學家,以傳承這一領域的知識和經驗。
孔繁毅已經在培養對臨床和研究都有興趣的年輕醫生和科學家,以傳承這一領域的知識和經驗。

 

「白天在已確診的病房裏工作,當時沒有負氣壓病房,醫護人員要為患者作近距離治療。」他坦言,當時大家心情亦非常緊張,每次進入病房前都會祈禱。然而作為傳染病科醫生,孔繁毅自覺有使命感要挺身而出,加上其他醫護人員,不管職級如何也全力以赴,令他更投入其中,「妻子是內科護士,亦很理解我的工作。」這段經歷,對他的研究路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沙士初期醫生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往往只能目睹患者病情轉差,然後轉介至深切治療部。孔繁毅覺得,不如盡力去做,追查病毒根源,他與團隊努力研究,最終確定冠狀病毒是引起沙士的病原體,是全球首次發現。

鑽研藥物與疫苗

此外,孔繁毅每個晚上也和鄭智聰醫生以及鄧兆暉醫生前往聯合醫院,處理淘大花園爆發的病例,詳細檢查病人的血液、鼻液和大小便,找出沙士的臨床表現和病毒變異,發現及早用藥可控制病毒指數和減少併發症風險。這些研究結果不僅幫助控制沙士疫情,也為後來對抗流感和新冠病毒帶來重要的控疫方向。

完成傳染病科訓練後,孔繁毅亦考取了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的資格。然而,他的研究重點仍是偏向傳染病,「因為傳染病的變化很大,每隔幾年就爆發一次,例如沙士之後便是二〇〇九年的豬流感。我相信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離開舒適區,不要害怕蝕底。只要敢於嘗試,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變化和影響,不管是在臨床還是科研方面。」

 

由孔繁毅提出的「三聯療法」,是最早的新冠治療方法,通過臨床試驗證明有效,論文於國際權威論文期刊《刺針》發表。
由孔繁毅提出的「三聯療法」,是最早的新冠治療方法,通過臨床試驗證明有效,論文於國際權威論文期刊《刺針》發表。

 

人到中年、已身為教授的孔繁毅,再次遇上難忘的經歷。他很記得二○二○年一月二日這一天,這是他休假後首天上班,袁國勇告訴他,收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通知,有一種不明的肺炎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非典型肺炎,「我們立即意識到可能是冠狀病毒,並準備進行臨床研究,以設計有效的治療方案。」

儘管初期沒有針對性的藥物與疫苗,但經過沙士洗禮後,醫學界不再手足無措,孔繁毅提出「三聯療法」,即以蛋白酶抑制劑、干擾素和利巴韋林作共同治療,是最早的新冠治療方法,通過臨床試驗證明有效。

勸市民打針最難

如今醫學昌明,有更多方法和藥物對付新冠病毒,令人煎熬的是沒有預料到新冠疫情會持續如此之久。「期間最困難是令市民願意打針,完整接種三針疫苗是確保安全的關鍵,但大眾常常擔心疫苗安全性,特別是向長者推廣接種,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孔繁毅指,當時社會充斥大量錯誤資訊和假新聞,誤導市民對疫苗的理解,即使年輕人願意接種疫苗,卻不肯讓長輩打針,但事實證明,Omicon變種病毒傳播迅速,第四及第五波疫情爆發時,長者院舍成為重災區,很多重症病例都是未接種疫苗的長者。

「發展疫苗是防止疫情的關鍵,因為疫苗能夠預防許多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感染各種病毒。」孔繁毅如今的目標,是開發能夠對抗多種病毒的萬能疫苗及抗病毒藥物,「我們估計,再發生大型疫情的機會,可能比想像中快。最近美國有許多牛隻感染禽流感,如果禽流感真的出現大規模人傳人的情況,殺傷力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大。」

 

孔繁毅公開打針,鼓勵醫護人員及醫學院學生接種流感疫苗。
孔繁毅公開打針,鼓勵醫護人員及醫學院學生接種流感疫苗。

 

孔繁毅指在下一次大爆發時,港府希望市民的生活、工作及求學的影響可降到最低,並且可以在數個月內開發出有效疫苗及抗病毒藥物;新冠疫情剛完,孔繁毅已在為下一次不知名的疫情做足準備。

儘管研究及臨床工作忙碌,但孔繁毅堅持要為自己生活找到平衡的節奏。他每晚僅睡四、五個小時,周末會與其他醫生和藥劑師一起踢足球,也與家人共度寶貴時光。「我是利物浦球迷,經常與兒子一起觀看足球比賽,暑假期間我們會往英國度假, 去倫敦或是利物浦晏菲路球場觀戰。」對孔繁毅來說,妻兒的支持是他的最大後盾,讓他無後顧之憂。

 

孔繁毅(前排左四)熱愛踢足球,逢周末便與其他醫生和藥劑師一起踢球,是他的減壓良方。
孔繁毅(前排左四)熱愛踢足球,逢周末便與其他醫生和藥劑師一起踢球,是他的減壓良方。

 

流感雙高峰  幼童打疫苗有秘訣

今年出現流感雙高峰,對孔繁毅而言並不出奇,因為在過去三年中,新冠防疫措施同時亦大大減低流感的傳播,造成真空期,「市民的流感抗體都大幅下降,一旦疫情結束,流感就會『追返條數』。」

他指出,幼童是流感雙高峰的高危對象,因為他們大多從沒感染過流感,如果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便較大風險引發重症甚至死亡,「家長一定要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但不必太早接種,可延遲至十一月或十二月打針,可以讓保護力更持久,因為現時五六月仍然會有流感。」

 

相關閱讀:

工聯會 | 老實人做老實事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

花式足球︱波路壯闊 香港花式足球冠軍施寶盛

的士加價 | 我不是鷹派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周國强

前人種樹 港隊奧運劍擊領隊林衍聰

抓住流星 動漫女王趙小燕 | 她世代力量

眼鏡下的大世界-世界女子桌球賽三屆冠軍吳安儀

天道酬勤-立法會議員陳沛良

守護暗黑心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

全局在胸亞運橋牌冠軍招偉立

拋磚引玉-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馬耀宗

聽大自然的話-鳥類生態專家關朗曦

共享家傳之寶-粵東磁廠第四代傳人曹嘉彥

不停冒險的人生-資訊科技界亞洲專家馮玉明

文化創造與守護-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劉天蘭

漫遊人生-出版社創辦人余詠良

我自求我路-畫廊創辦人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