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鋪上面是椰絲,肯定買一個吃,可是麵包表面灑滿的是黑芝麻,並非我杯茶。
一直不喜歡食物上亂撒芝麻,炒粉麵類如是,很多小菜也如是。芝麻很香,尤其是炒過的更香,很容易影響原來食材的味道,而且芝麻很細,容易攝入牙罅。
麵包師傅也愛在麵包上撒芝麻,雞尾包、軟豬仔包、叉燒餐包、甚至連穀物方包也要撒一把。不過,今次不太關芝麻事,而是沒有了椰絲配對,奶油便變得乏味了,最想吃的是椰絲奶油包。這天在新加坡金沙酒店商場一家麵包店,看到店員捧着新鮮麵包出來,英文名牌標示黑芝麻忌廉軟包,但那些忌廉看上去似奶油,而做法與港式椰絲奶油包源出一轍。
記不起有多久沒吃椰絲奶油了。這是小時候最愛吃的麵包,比菠蘿包和後來的菠蘿油尤甚。老家在旺角上海街奇華餅家附近,再遠一個街口是三陽㗎啡室,兩家店的麵包風格大不同,三陽賣菠蘿包、墨西哥、餐包、脆豬仔包、鹹豬仔、提子麥包、方包、蛋撻、椰撻,以及多款奶油西餅,在那個年代是㗎啡室、冰室的包點餅食的代表。奇華的月餅和嫁女餅固然出名,我家每年幫襯奇華做半份月餅會,而奇華麵包比較老派,有蓮蓉包、椰絲奶油包、龜包、車輪包、方包等,有些今天在奇華的門市也有獨立包裝出售。爸爸愛吃蓮蓉包,我至愛是椰絲奶油,而媽卻常買較便宜而又可以讓我們六兄弟姊妹共享的整條車輪包。
現在有些餅店也有椰絲奶油包,但不知何解所有出品都嫌烘焙不夠,椰絲黏在僅烘至淺黃色的包面上,一點也不悅目。不得不承認自小吃慣奇華的出品,或許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但實際上早年奇華將椰絲奶油包的包面烘焙得近乎深褐色,甚至有點脆皮,然後中間拉一刀唧入奶油,覺得寧舍好味。到了這個年紀,情願與不情願都要關顧健康,但走過大半人生路,難免不時回味從前,今次觸景生情是很自然的事。坦白說,若果發現像樣的椰絲奶油包,肯定會不顧一切,畢竟人生幾何,享受當下才最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