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日本築地舊魚市場見到一條人龍排隊買牛雜飯。我出於好奇心凑凑熱鬧,雖等了半個鐘才食到,但味道確實很不錯,店家用幾樣牛雜和牛皮切成小丁,再用豉油味很濃醬汁煮腍,再淋在珍珠米飯上面,簡單的配搭令人舌尖記億猶新,這也是我第一次食牛皮的料理。
我回港用類似的烹調方式做了一個崩沙牛腩,經過多次的反覆嘗試改良,現已是本店一道熱門招牌菜。
「崩沙腩」也叫「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那一塊兩邊軟筋中間夾肉的位置(坊間也有稱牛花膠的),再下面筋較硬較薄的叫爽腩,由於每一隻牛只有二小塊,平常在市場很難買到,需要相熱的舖頭或預訂很久,因此價格也特別高。
今期與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崩沙腩。
材料:崩沙腩一件、桂皮、八角、大紅袍川椒粒、十塊以上陳皮、南薑、有衣獨子蒜、芫荽頭及紅蔥頭。
調味料:滷水汁、頭抽、魚露、蔗糖、天津玫瑰露酒及紹興酒。
做法:將滷水汁兌入適量清水,加所有香料及調味料(玫瑰露除外)煲滾後校味,再將洗淨的崩沙腩(不用氽水)放入滷鍋中,翻滾後先中大火煮一下,然後再轉慢細火,大概兩小時左右的慢煮,但也視乎牛的老嫩度作時間控制,直至煮至鬆化軟綿,不「嚡口」為止,起鍋前落玫瑰露熄火焗十分鐘。這個做法也適用於牛坑腩、牛𦟌或牛雜。
食用時切件上碟,但注意肉的橫直紋,橫紋切口感才好,最好配上「海南島黃燈籠椒醬」,趁熱享用才是這道菜的最佳效果。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