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業率創三年新高 升至3.9%  學者:經濟模式轉變影響勞動市場

更新時間:14:09 2025-10-22
發佈時間:14:09 2025-10-22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3.9%,創下近三年新高,反映就業市場面對一定壓力。根據政府數據,失業人數增加約4,600人,就業不足人數亦略升至6萬人。學者指出,這一變化與經濟結構轉型、市民消費習慣改變,以及旅客消費模式轉向有密切關係。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部分行業如建造業受樓市低迷影響,私人發展商推盤意欲減弱,令建築進度放緩,導致相關從業員面臨失業風險。他指出,這反映出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結構性挑戰,若從業員未能配合市場變化,便可能被淘汰。

此外,他提到,市民消費傾向亦有所轉變,尤其是中高收入群體更注重儲蓄與投資,削弱了以往「滴漏效應」對基層經濟的帶動力。旅客方面,過去以購物為主的消費模式,逐漸轉向文化體驗型旅遊,對本地零售及餐飲業構成壓力。

 

不過,麥萃才認為,第四季向來是消費旺季,加上國慶黃金周及聖誕新年等節日臨近,有望刺激本地及旅客消費,為部分行業帶來喘息空間。他指出,旅客人數回升及大型活動舉辦,或可抵銷部分失業壓力,甚至帶來輕微改善。

他又提到,雖然失業率上升,但與過去十年最低水平2.7%至2.8%相比,現時3.9%的差距仍屬可控範圍。以全港約380萬就業人口計算,1個百分點的變化相當於約3萬人。

中小企業總商會會長黎卓斌則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現時失業率仍屬中等水平。他補充,樓市近期有回穩跡象,加上資金流入及人才回流,將為房地產市場注入動力,進而帶動建造業復甦。

黎卓斌亦認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關鍵期,新興產業如人工智能、電子商貿等正逐步崛起,為市場帶來新機遇。他建議政府應加強支援失業人士轉型,包括提供技能培訓、再就業支援及創業資源,協助他們重新投入職場。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