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二四年,好像一眨眼就過,在慨嘆人越大時間過得越快的同時,我也常在思考和警惕自己,我在想的「創新應用」和引進的士行業的「新事物」是真的夠新?還是我自己以為新?
今年六月,我到了武漢某家無人駕駛的士公司參觀及交流,去之前做了很多資料蒐集,感覺不論是國內或是外國的營運情況都仍有着不少的難關。那次剛下飛機便由該項目的負責人帶我坐「無人駕駛的士」到酒店。由於該路段車速較快,當地政府規定司機位必定需要有一位「安全員」坐席,但不用控制或駕駛。「無人駕駛的士」沿途車速非常穩定,作為交通業界的我,當然是全情留意着系統提供的駕駛訊息,除了實時的路面情況外,系列亦會預判一些路況提早作出調整,如前面有大量車開始切離本線,系統亦會判斷情況而作出調整。這個第一次帶給我的感覺是既緊張又興奮。
到訪的第二天便到了總部參觀,在這之前我也自行乘坐了幾次「無人駕駛的士」,希望多發掘一些營運上的問題。不難發現,武漢本身的交通非常繁忙,路線規劃複雜,車速快亦有很多人車爭路的情況,與香港比較,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總部內有個駕駛員控制中心,當「無人駕駛的士」在行駛時不論因甚麼原因停駛或不能前進時,這個遠程的駕駛員便可即時介入,令「無人駕駛的士」可以恢復運作。這事情更好的地方在於,在總部的駕駛員不會因為交通意外而受傷,對他們有更好的保障,同時當身體有任何不適或希望小息時亦可以隨時停止,讓其他駕駛員接手。這對長期困於車廂內,連水也不太敢喝的司機們實在是一個福音。
有朋友問我,那麼香港還需要的士司機嗎?我的答案是肯定需要!首先不說坐在控制中心的「駕駛員」本身就是一位的士司機,而且「無人駕駛的士」只能應付一些簡單的點到點接送服務,但當這車程需要更多人性化的協助時,亦是需要一班專業的的士司機在前線服務,如協助上落輪椅、接送機、包車旅遊服務需要的講解、高端一點的定制車程等,均需要有「人」才能提供。科技一日千里,我們應該擁抱未來,將可以提升的士業效率和服務水平的科技加以應用,讓的士服務能與每一位乘客的生活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