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事無贏家 停火止暴是正途

今年十月七日,七三年贖罪日戰爭的五十周年,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南部多處發動襲擊,據報殺害了數百人及擄走了數目不明的官兵和平民,包括對一場戶外音樂會的青年觀眾進行大屠殺。死傷者及被擄人質包括不少外國人,最少有四名中國人死亡,多人受傷或失蹤,一名中以混血兒被俘虜。全球多國,包括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均譴責針對平民的屠殺及綁架行為,以色列更形容這是以版的「九一一」恐襲。

被質疑情報完全失效,防衛不堪一擊的以色列政府及軍方,隨即針對哈馬斯,或應說是針對加沙以至其他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發動更為殘酷、血腥和大規模的報復,包括近乎無差別的日夜轟炸,向加沙停止供水供電和運送糧食等。據報至今已有數千巴人因以軍的行動而死亡,是哈馬斯恐襲的十倍。戰事持續,肯定雙方的死傷人數仍會增加。在世界各地因以巴戰事而引發的示威衝突和襲擊行動亦不斷擴大,無日而無之。

以巴戰事造成嚴重傷亡,狂轟猛炸令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只有停火止暴,和平之鴿才會再現。

歷時近百年的以巴戰爭仇恨和領土紛爭,以至今輪衝突廝殺的誰是誰非,絕非三言兩語便說得清,不同人或許有不同觀點與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政府,近乎一面倒的偏袒以方立場和軍事支援,只會令局勢火上加油及奪走更多民眾的生命,不可能帶來和解與和平。

事件亦再次證明,美國、以至整個西方陣營的中東政策徹底失敗。美國在過去二十年來,先後以反恐、自由和民主為名,爭取政治與石油利益為實,在中東地區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以及多場大多以失敗告終的顏色革命,不僅令到當地生靈塗炭,經濟一蹶不振,對自身的傷害(包括美軍軍費和人命)亦不斷擴大,逼使美方近年加快從中東撤軍,以便集中精力和資源對抗俄羅斯和快速崛起的中國。

美國其中兩項重要舉措,是嘗試拉攏兩個同樣親美,但過往互相敵視的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建交,以及推動歐盟、印度與部分中東國家組成「三方經濟走廊」,希望抗衡由中國倡議的沙地伊朗大和解及「一帶一路」發展策略。今次以巴戰事不單打亂了美國的「退場」大計,推倒了以沙和談,自製了新一輪能源危機,還無可避免削弱了美方對烏克蘭及其他親美地區勢力的支援,變相令俄羅斯、伊朗,以至北韓等漁人得利。戰爭仍未全面開打,美國已被公認為最大輸家。

根據同一邏輯,有人或會認為中國也可從今次事件得益,擴大在中東,以至整個阿拉伯及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其實不論是以巴衝突還是俄烏戰爭,我方的立場都是相當堅定、一貫和客觀中立,就是戰爭與暴力不會有贏家,各方都必須盡快停火止暴,致力勸和促談,從而達致和解、和平與發展,反對干涉別國內政或從地區衝突中牟取私利。這兩場戰爭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民眾和國家認同中國的觀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