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務衞生局今年二月初表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自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一年多,參加人數突破十萬人。在已完成篩查的參加者中,約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甚至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計劃有助市民及早發現和管理慢性疾病,減低出現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基層醫療署正計劃進一步擴展「慢病共治計劃」,以涵蓋血脂檢查,以更全面評估及妥善管理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在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詳情將稍後公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種看似平常的健康問題,與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緊密相連。及時進行「三高」篩檢,對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實現健康的老年、達致長壽而且健康(壽而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高血壓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在許多情況下,它並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卻悄悄損害心血管系統。長期高血壓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者的數倍。糖尿病也是一種常見且危害極大的慢性病。早期糖尿病可能僅表現為血糖的輕微異常,很容易被忽略。當身體無法正常調節血糖水平時,高血糖會持續損害全身的血管和神經。除了引發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外,還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透過定期篩檢,能夠在早期發現高血壓和高血糖,及時採取生活方式干預,透過飲食控制、適量運動,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血壓和血糖,讓心臟更健康,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有效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高血脂同樣不容忽視,它是指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脂質成分過高。高血脂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影響血液供應。無論是心臟冠狀動脈、腦血管或周邊血管,都可能因動脈粥狀硬化而引發嚴重疾病。在定期篩選檢查發現高血脂後,透過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運動量,必要時使用降脂藥物,可降低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為全身血液循環提供良好的血管條件,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健康的老年不單只是身體沒有疾病,還包括維持良好的生理功能、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透過定期篩查「三高」,早期發現並控制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能夠有效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讓身體各器官保持較好的功能狀態,延緩身體機能的衰退。
把血脂控制好,可以降低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的風險、改善骨骼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健康的皮膚、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總的來說,「三高」還是能避則避,可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