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後天 | 岑信棠

在二○二四年九月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上,哈佛公共衞生學院Shuji Ogino發表了一篇題為《年輕人癌症正在全球流行:先天還是後天?》的論文,指出自一九九○年代以來,早發性癌症(Early Onset Cancer, EOC),即發生在五十歲以下成年人的癌症,發病率增加了近八成,該年齡組的癌症死亡人數也大幅增加了約三成。最受影響的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和甲狀腺癌。

是甚麼原因導致EOC發病率增加?先天因素方面,遺傳傾向在某些EOC病例中發揮一定作用,例如BRCA1和BRCA2等基因突變會大幅增加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但不足以解釋全球EOC發病率急劇上升。後天因素方面,環境因素包括加工食品和糖攝取量的增加、飲用酒精的增加、肥胖和缺乏體力活動、睡眠模式改變、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等都有關。同時,遺傳和環境因素之間有着複雜的相互作用。由於環境因素的累積效果,全球人類每一代都可能面臨比上一代更高的EOC風險。

Shuji Ogino指出應對EOC這公共衞生挑戰需要採取多元學科方法,包括流行病學研究、分子病理學研究、公共衞生措施尋求減低與生活方式和環境相關的風險因素、和改善EOC患者的治療方案和效果。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顯示,在以往三十年,本港四十至四十九歲的年輕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升幅接近一倍至一點五倍,與五十至五十九歲群組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升幅相類似;四十至四十九歲的年輕人乳腺癌的發病率升幅接近○點五至一倍,相比五十至五十九歲群組乳腺癌發病率升幅稍低;四十至四十九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病率只有輕微上升,相比五十至六十九歲群組大腸癌發病率的明顯上升。

就大腸癌發病率方面,香港情況與歐美各地略為不同,相信是本地年輕人的飲食習慣相比歐美國家的還算健康。但新冠疫情令不少香港人在這兩年間缺少運動又多吃了,增加體重及肥胖有關的流行病風險。香港或許要認真看待情況,並要作出應對策略及行動,否則難以避免重蹈歐美國家大腸癌年輕化的覆轍。

半年前,剛過五十五歲的Peter確診大腸癌,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腫瘤附近有兩粒淋巴受影響,所以Peter之後接受了四個化療療程。當時,他還擔心會否已將大腸癌遺傳了給二十多歲的女兒。腫瘤科醫生安慰Peter,指出他確診時是五十五歲,又無大腸癌的家族史,相信其女兒的大腸癌風險並無增加。但腫瘤科醫生指出全球的年輕大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幸而暫時香港未大受影響,但仍建議Peter要提醒女兒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飲食健康及多做運動,遠離癌症多一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