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30 2025-05-28

香港的士業界近年動作頻頻,抹黑政府打擊「白牌車」不力,導致司機生計受損。並以的士反網約車聯盟之名多次組織示威、揚言罷駛,最近更發起眾籌,聲稱要控告政府,甚至威脅「集體交還牌照」,逼使政府為此「埋單」。
本刊追查發現,該些抗議聲音主要由兩大的士老闆,分別是以炒賣的士牌起家、綽號「太子強」的周國強,以及熱衷的士牌買賣兼擅長唱高牌價、有「的士大王」之稱的鄭克和在幕後操盤。他們發起的行動,偕由新界西北的士車隊掌舵人兼車主黃永忠,以及專門評論的士業是非、花名「林九」的車主兼網台主持林智聰全方位配合推動。
有資深的士業界人士表示,的士司機根本不怕網約車搶生意,因的士既可兼做網約,同時享有如禁區上落客等便利的士營運的好處;他們反而不滿的士商即使牌價賺大錢,多年來都不肯投資提升車隊服務,至今牌價下滑卻不服輸,強行以「業界代表」之名搞局,背後皆各懷鬼胎,目的只為一己私利。
據今年初的士業「同業大會」流出的文件,曝露業內有人策劃,若政府未在限期內取締白牌車,將發動為期五天的罷駛,並暫停銀行按揭供款,公然以金融風險作出要脅。翻查資料,這些行動的幕後操盤人,多為的士牌炒家,以及來自十大車行的大老闆。
身家暴漲百倍
其中綽號「太子強」的周國強,為順安車行負責人,持有近二百個的士牌,部分更是早年以低至二萬元價錢購入,多年來活躍炒賣的士牌,高峰期牌價逾七百萬元時,其的士牌也以百倍計暴漲。直至二○二二年,他對外表示的士牌跌價導致身家縮水一億二千萬元,現時牌價跌穿二百萬元,估計他再損失約六千萬元。其車行於全港管理最少五百輛的士,惟落選政府新設的的士車隊牌。
人稱「的士大王」的鄭克和,現任「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兼主席,「忠誠車行集團」創辦人,持有的士數量排行全港第三,單計集團旗下「星群的士」便擁有四百二十五輛的士,由女兒鄭敏怡管理,並成為政府新推出的五大車隊之一。
鄭克和長期活躍買賣的士牌,且不難發現不少是「死車掛生牌」的純炒牌情況。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人擅於在不同環境下以不同理由唱好牌價前境,變相操控買賣成交價,例如曾對外稱黃埔新邨一個八百呎單位售價約十六萬八千元時,的士牌大約二十萬元;當樓價已升至過千萬元,的士牌僅二百至三百萬元,暗指的士牌價有向上空間。
另一車主黃永忠,自稱多年來僅擁有一至兩輛的士,自駕一輛,另一輛用作收租。不過據悉他去年引進國產上汽大通Maxus七人車,並改裝為可載六名乘客之的士,正等候運輸署審批。
自今年五月的士牌價暴跌,新界的士跌幅最高,由四月初的一百八十萬元跌至現時一百四十三萬元,下跌逾兩成,對比一三年歷史高位的五百九十一萬元,跌幅超過七成半,市值蒸發四百四十八萬元。
該業內人士稱,黃永忠經常以「新界西北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主席之名,指揮新界西北的士車隊配合他向政府爭取權益。
疑受唆使組織請願
至於同樣活躍近年的士業抗議行動的林智聰,花名「林九」,是網台YO TV負責人,最近以「小車主捍衛權益關注組」發言人名義發起目標千萬元眾籌,企圖就白牌車問題向政府提出司法覆核。但行內人均對「林九」認識不多,只覺得其網台一貫以煽動言論博取流量,質疑其代表性。
早前林聯同另一不知名男子在社交群組「的士司機資訊網Taxi」發片呼籲的士車主出席政府總部示威活動時,有人懷疑二人身處一家車行的辦公室,疑似受人唆使下組織請願;及後林忽然帶同五千個車主簽名出席請願行動,但該份簽名真確性,同樣備受質疑。
事實上業界近年多次發起的抗議行動,屢因不得民心而失敗。早於二○二三年計劃在林村搞罷工,因未獲場地及警方批准而告吹;今年五月黃永忠宣稱在政總集會,最終以「怕被告」為由取消;周國強等人在集會時聲稱「七成半車主陷負債」,卻無說清楚幾間大車行已壟斷牌照的事實。至於多次揚言搞罷駛,最終都因無法動員司機參與而事敗。
有資深的士司機透露,所謂的士反網約車聯盟,其實只由周、鄭、黃、林四人長期把持業界話語權,但他們之間也有明爭暗鬥,例如周國強與黃永忠雖合作策劃抗議,實則各懷鬼胎,一方謀求業界主導權,另一方則圖以激進行動搶曝光率。
養成「揀客」陋習
對於的士業界將收入下降歸咎於網約白牌車,該資深的士司機反指業界一直無視自身長期積弊問題才最致命。
根據運輸署數據,二○二四年第四季涉及的士服務的投訴達三千八百九十九宗,其中百分之九十六點九,約三千七百七十九宗涉及的士司機違規行為,包括拒載、兜路、濫收車資等,數字較去年同期升百分之三十四點九。
有調查亦顯示,四成四受訪市民認為,的士與白牌車出現競爭,的士業界須負最大責任,僅百分之二受訪市民歸咎問題出在網約車平台。
該資深的士司機承認,的士壟斷點對點服務多年,部分司機養成「揀客」陋習,消費者被逼「硬食」劣質服務。網約車的出現打破壟斷,以透明收費、評分制度等提升體驗,自然吸引乘客,「業界不思改革,反而要求政府消滅競爭,甚至攔截網約車滋擾遊客,最終反惹外界批評。」
不肯提升車隊服務
資深的士司機續說:「的士司機其實最不滿的士商即使牌價賺大錢,多年來都不肯投資提升車隊服務,連裝車CAM及加設電子收費也不做。即使後來政府推動的士安裝攝錄系統,有人竟又批評資助不足;政府近年又推出其他政策,包括車隊制度、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要求安裝電子支付等,希望全方位協助行業升級,但不少的士商仍然以消極態度應對。好明顯是的士商因牌價不斷下滑但不服輸,強行以業界代表之名搞局,背後目的只為一己私利,不見得真心為司機福祉出發。」
他強調,的士司機根本不怕網約車搶生意,因的士可同時做招手客及接網約單,又可享有如禁區上落客、過海車站,以及到一般私家車禁止進入的口岸管制站、愉景灣等載客,這些都是的士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事實上,特首李家超亦一再明確地公開表示,政府除了打擊無保險的白牌車外,將立法規管網約平台,推動的士車隊改革。特首強調,業界須正視服務負評,車隊制度正是提升質素的關鍵。現有試點車隊獲乘客好評,證明改革可行。與此同時,網約車平台如「滴滴出行」擬進軍香港,若合法化並與的士差異化共存,反而可擴大市場整體需求。
的士業界認為,政府立場堅定,只要加速立法規管網約車,同時推動的士業汰弱留強,讓服務質素決定市場勝敗,而非讓炒家綁架香港交通未來。面對行業危機,破局之道在於痛定思痛、主動革新,積極提升服務和競爭力。即使在與網約車共存下,的士行業仍有優勢,包括網約車收費或較高,的士可以隨叫隨停等,「市場從來只尊重價值,若的士行業繼續沉溺於抱怨,不時發起罷駛或其他行動、不願自我革新,等待它的不僅是牌照繼續貶值沉底,更是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至於一眾司機的前途問題,資深的士司機說:「如果有朝一日香港沒有了的士,但肯定會有網約車服務,做不成的士司機,大可轉做網約車司機,一定不會餓死。」

的士業界近月抗議事件
- 5月23日,黃永忠牽頭在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中央禁止「滴滴出行」、「高德打車」白牌車營運,約二十人集會。其後宣布取消,聲稱兩間公司派負責高層來港見面。
- 5月16日,周國強、林智聰連同一班「單頭」車主,約四十人於政府總部外集會兼遞交請願信,指非法白牌車多年來剝削他們的生意,要求政府取締非法網約車。
- 5月9日,周國強聯同三十八名的士業界,到西九龍政府合署運輸署遞信請願要求當局修訂法例,堵塞法律漏洞,嚴厲打擊非法白牌車。
- 2月13日,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在電台節目抹黑政府縱容白牌車,聲稱發起五天罷駛行動,其後運輸署邀業界代表開會,會後黃羽庭指特首承諾執法打擊非法網約車,宣布停止罷駛行動。
- 2月5日,內地Call車手機APP「高德打車」提供「白牌車」服務,周國強不滿「政府做唔到嘢」,當日下午約見運流局局長陳美寶,討論打擊非法網約車,並威脅若會面結果不積極,會進一步行動。
的哥撐網約車平台好處多
部分的士團體聲稱捍衛業界生態,要求政府打擊非法網約車,不少的士司機卻反支持網約車平台。日更的士司機輝哥指網約平台是大勢所趨,「網約車不會搶我們生意,反而幫我們搵客。司機要搵食,加入越多平台越有助增客量,收入也相應增加。」
他大讚網約車平台對的士司機有很多好處,以繁忙時間舉例說明,「在繁忙時間『街車』根本接不晒所有單,但網約車平台能將客單分流給其他位置的司機,令更多司機做到生意,客人又call到車,一舉兩得。」
他又指,不少網約車平台對司機及乘客均設計分制,有助提升司機服務質素,對司機亦有保障。「司機評分低,平台有機會不派單,司機為了接單,自然會保持良好服務質素。此外若司機見到顧客評分低,可主動選擇不接單,並不構成拒載,這對司機也有保障。」輝哥指網約車平台另一好處,當某個時段遇上缺車或塞車,平台會自動向乘客加價,變相令的士司機增加收入而不會被指濫收車資,避免客人與司機「拗數」。

深圳的士牌價歸零
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八十年代的士牌均由政府審批發放,不設使用限期,每個牌照僅一萬九千元(人民幣,下同),大部分由車行擁有,只有少數流入個人手中。一九八八年九月,深圳市改用「限批限量、價高者得」方式推出一百四十個「小汽車營運牌照」競投,底價五萬元,並設年限為五十年,當時每個的士牌平均成交價為十九萬四千元,隨後多年牌價繼續炒得火熱,一度炒上逾百萬元。
但在網約車加入競爭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於二〇二一年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出租汽車管理條例》,實行深圳的士經營權「無償化」,即政府發出的士牌將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且只能經營五年,令的士牌的炒賣價值頓失。
新例使新經營者毋須作出巨額投資購買牌照,並能專注於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在此制度下,深圳的士司機收入普遍較穩定,消費者亦能享受更高質素與更具彈性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