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是指陰道粘膜及粘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症,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搔癢灼痛為主要臨床特點,性交痛也常見,感染累及尿道時,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狀。陰道對病原體的侵入有自然防禦功能,當陰道的自然防禦功能遭到破壞,則病原體易於侵入,導致引起陰道炎症,而懷孕期間因荷爾蒙影響,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故陰道抵抗力低下,而更易受感染。
孕期陰道發炎主要可分成兩大類型,包括:細菌性、黴菌性。細菌感染的陰道炎,特徵有灰色分泌物多,魚腥味較重等,通常不會搔癢。念珠菌感染則白色乳酪狀分泌物,無臭味,搔癢難耐,外陰陰道紅腫,灼熱、解尿疼痛等。
中醫認為陰道炎屬「帶下病」範疇,主要與濕濁和脾虛有關,受濕濁之邪影響,帶脈失約,任脈不固而引起。脾主要運化水濕,脾虛則水濕停滯而出現濕濁或痰飲等病理性產物,阻礙身體的正常運作。若是濕濁累積久了,便會產生鬱熱,導致濕熱的環境,很適合細菌黴菌等病原體的生存,若是本身體質較虛,無法有效對抗病原體則陰道炎會反覆發生,很難痊癒。
中醫治療上,會根據病程分成急性期與慢性期,急性期以清熱利濕為主,清熱利濕常用藥物,包括:龍膽草、黃芩、黃柏、黃連、梔子、蒲公英、苦參、土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等。慢性期則會合併補虛扶正治療,根據脾虛、腎虛、氣血兩虛會選擇相應的用藥。
中醫對陰道炎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腎虛型:
白帶顏色呈白或透明,無異味,陰道炎易反覆發作,伴有腰痛,怕冷,月經不調。
治療以補腎益氣為主,常用藥有肉桂、附子、熟地、生地、杜仲、續斷、黃芩、黃柏、苦參、土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等。
氣虛型:
白帶顏色呈白或淡黃,無異味,伴有面色白,疲倦,胃口差。
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常用藥有黨參、黃耆、白朮、蒼朮、陳皮、砂仁、白扁豆、黃芩、黃柏、苦參、土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等。
濕熱型:
白帶呈黃綠色或豆腐渣狀,陰部有灼熱感和痕癢,伴有失眠多夢,口乾。
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常用藥有龍膽草、黃芩、黃柏、黃連、梔子、蒲公英、苦參、土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白朮、蒼朮等。
預防調理:
1. 避免過度疲勞和過度勞累,有充足睡眠。
2. 飲食清淡健康,避免油膩、冷食、煎炸或辛辣的食物。
3. 避免穿着緊身不透氣衣物,改穿寬鬆棉質的內褲及褲。
4. 貼身衣物洗滌後應曝曬在有陽光處,不可晾在潮濕處陰乾。
5. 盡量不要使用護墊,若有使用請勤加更換。
6. 避免過度清洗陰道,以免造成局部乾癢且改變酸鹼值。
7. 應選用花灑淋浴,避免浸浴。
8. 如廁後從外陰前方抹拭到後方,避免把肛門的細菌帶到陰道。
土茯苓薏苡仁湯
現為大家介紹這款湯水,可改善陰道炎情況:
材料:土茯苓20g、薏苡仁30g,淮山20g,茯苓20g、敗醬草10g、白鮮皮10g。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加入適量水,武火煲10分鐘後,煮沸後,以文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土茯苓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的作用;薏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作用;淮山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作用;茯苓有益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敗醬草有利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的作用;白鮮皮有清熱燥溼、祛風解毒的作用。
總結:這款湯水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適合脾虛夾濕型的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