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需要學習很多新知識新事物,不能不懂電子網絡,甚至要懂得人工智能和如何駕御機械人。
有趣的是,應用傳統文化於今日也很有意思,例如《 周禮•地官•大司徒》裏講的「六藝」,始自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孔子繼承傳統,在春秋時代教授弟子「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用現代語言解釋和應用如下:
禮:禮儀,道德教育、人際關係的規範、法律。樂:音樂,樂理、唱奏、舞蹈、陶冶性情。射:射箭,運動鍛粉煉、操練意志毅力、健身、體育。御:操作,駕駛車船、飛機等。書:讀書,閱覽、寫字、著作。數:數學,算術、邏輯、思考等。
其實「六藝」,特別「樂」、「射」、「御」,都能讓人享受其中,但若導師或教練加添過份壓力,勉強學生提升水平,卻可窒息學習興趣,弄巧反拙。
學習要有目標,努力鍛煉,活學活用,才能進步,過程中往往要有良師,培養興趣,亦要有意志、毅力、反省、修正,不怕困難和「沉悶」,才能成功。
二千多年前的「六藝」是否八股,還是已有現代多元智能及全人通才教育的觀念?也許難以比較,無論如何,做人還要做到老學到老:孔孟教導要「學不厭而教不倦」。
希望新一代眼光不限於電子屏幕。不是說「打機」不好,打機一樣要學習與操練,培訓「射」、「御」,不但對玩電競遊戲有用,對做飛機師,對做微創手術或用機械手的醫生和工程師都有用。
六藝亦提醒要有「禮」、「書」、「數」;在訓練專長技能之餘,全人教育要建立有道德品格、廣濶視野又能思考內省的人。
我們不但要終身學習,更可用「六藝」概念幫助長者不斷活化腦筋。家人和照顧者可以鼓勵長者積極參與群體益智活動:打麻將、捉棋、跳舞、健美操、合唱團、手工、烹飪、玩樂器,參與團契活動等,去實踐「六藝」,冀望推遲或改善認知障礙。
當然,長者亦需定期評估大腦功能和認知能力。現有預防因腦中風引起認知障礙的治療方案,減慢腦退化及改善認知障礙徵狀和行為問題的藥物。
筆者作了首歌,提醒長者面對認知障礙和減慢腦部退化:要關愛,用六藝概念做大腦操,有適當定時評估,預防及治療。在YouTube 可找到這歌〈六藝好〉(曲詞:陳以誠醫生),歌詞在左邊:
「六藝好,齊來用腦。禮、樂、射、御、書、數,助長者大腦操。有愛心人家,關注老人家,早測認知障礙,定時檢查。醫生用藥能奏效,請早治療。醫生建議用六藝,增認知儲備,盼腦袋不退化。早測認知障礙,定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