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花了點時間和心機學飲清酒,本來想報讀課程從基礎知識開始學,奈何俗務纏身,又經常不在香港,只好繼續一邊飲一邊學。從來都相信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何況從另一個角度看,寓享受於學習,何其過癮!
當年讀到馬致遠元曲中一句「半世逢場作戲,險些兒誤了終焉計」,心有觸動,提醒自己一世人流流長做人做事總要認真其事,即使玩,也要玩得認真。若果將飲酒視為一種玩意,便要飲得有意思,如果連飲了甚麼落肚都不知道,同飲白開水有甚麼分別!
年少時常蒲酒吧,不是嗒拔蘭地,就是灌啤酒,坦白說不懂飲,根本不知酒為何物。回頭看,當時是享受那種「傲視同儕」的懶有型感覺。是的,覺得蒲吧、飲酒,是男人的舉動。這不是錯,也不是壞,是人生一個階段的自己,可堪回味。
去多了飯局、酒局,對酒有一定認識,但我不視為長進,因為做了酒博士又如何,因為本意並非追求酒的知識,沉醉的是微醺的美妙感覺,哪個酒莊、哪種葡萄、哪個年份,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我享受的是比較形而上的酒韻,只細味眼前那樽的酒味和帶來的感覺,每一支酒飲過即忘,然後期待下一次的輕醉。
既然只求輕醉,為甚麼想上堂學清酒?事關前半生飲的酒型,與清酒完全不同類,享受也應該有基本的認識才能細味。現在對清酒的了解大致有個譜:薰、爽、醇、熟,四大清酒類型。無論如何,多飲才有認識。
早前深度遊佐賀縣,知道嬉野鹿島市有一條「清酒街」,集中了好幾家歷史悠久的酒藏,不可能錯過啊。日文「酒藏」,即是釀酒廠,不同酒廠釀酒工藝自是不同,風味自然有異,正是開拓眼界的好機會。不過,走馬看花,飲得幾多呢?放心,像很多試酒會一樣,有讓人淺嚐的安排,二百日圓試一杯,十港元左右咋。所謂一杯,約莫兩三啖,作為試酒,這個份量夠了,試足十杯,也面不改容。清酒街之行,飲清酒的閱歷也深了。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