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58 2025-05-07

衞生防護中心上周二公布,一名四十七歲男子在本月初因搬重物扭傷,先後到上環及銅鑼灣兩間中醫診所進行針灸,其後左臀痠痛及左小腿麻痹,自行到港島一間私家醫院求醫,證實感染「食肉菌」,並一度命危,須急轉往瑪麗醫院搶救,最終截除左腿才能保命。
事後衞生署從涉事銅鑼灣中醫診所收集的環境樣本,檢測出含有甲類鏈球菌,與事主化驗樣本脗合。甲類鏈球菌常見於併發「壞死性筋膜炎」,即俗稱「食肉菌感染」。至於另一涉事的上環中醫師,在事發期間疑因正在外遊而一度失聯。
本刊日前成功接觸事主及其妻子接受獨家專訪,親揭過去大半個月先後接受三次手術搶救的過程,剖白從針灸、感染食肉菌至截除左腿的不幸經歷。事主在五小時內病情急轉直下,生死一線之間,到底當中發生甚麼事?他們正抽絲剝繭找出因由。
「丈夫只是腳痛去針灸,有誰想到最後變成截肢,還要接受多次手術。看着他受盡痛苦,那種心痛和擔心,難以形容。」陳太(化名)接受本刊專訪,剖白丈夫「針灸變截肢」的不幸經歷。她坦言,由於一家遭逢巨變,很多事情仍在梳理和了解中,暫且只用化名受訪,不想承受額外的壓力。
陳太娓娓道出事發經過,四月五日假期當天,丈夫曾搬動過一些重物,翌日發覺左邊臀部及左腳有點痠和「冤冤地」,左小腿輕微麻痹,以為搬過重物肌肉疲勞所致。可是休息了一天情況未有改善,四月七日便到上環找相熟的「黃力行」中醫接受針灸治療。
隔了一天,即四月九日,陳再到「黃力行」診所再做針灸,「丈夫在該診所接受兩次治療後,基本上沒有痛楚,只是仍有『冤』及痹;四月十日打算再做針灸,但因時間問題去不到,遂改往住所附近的銅鑼灣『妙仁堂』,由姓何的醫師做針灸。」
在五個穴位施針
她指丈夫抵達妙仁堂,何醫師要求他躺在床上接受治療,「醫師在五個穴位施針,其中三個穴位包括環跳、居髎及足三里。針完休息半小時後,何醫師叫他落床試試行出房間,問他好了多少成?丈夫回答五成,醫師遂安排丈夫去另一房間,接受另一療程。」陳太續說,第二輪針灸是躺在一張長椅上進行,醫師快速地在左大腿施快針,「每次大概停留兩至三秒,然後拔針。」
四月十一日午飯後,陳太指丈夫感到身體不適,左腿尤其痛楚及麻痹,「當時他辛苦到想call白車入院,但怕急症室等候太耐,於是下午他由奶奶攙扶及陪同下乘坐的士到港島一間私家醫院求醫。」抵達醫院後,被轉介至骨科門診,等候三小時,至傍晚六時送上病房留醫。
留院期間陳太指丈夫情況未見好轉,翌日晚上,即四月十二日大約七時,病情突然急速惡化至出現休克,醫生臨床判斷為「壞死性筋膜炎」,立即將他轉往瑪麗醫院搶救,「到達瑪麗,醫生說其丈夫有可能要截除左腿保命,更有可能救唔返,叫我有心理準備,安排親友見面。」陳太眼淚盈眶地說。
截到盆骨位置
直至凌晨三時,陳太丈夫被推入手術室搶救,其家人與一眾親友在病房門外苦候消息,及至清晨七時,醫生說已為事主截除左腿,「截到盆骨位置,比想像中嚴重。」陳太說當時情況仍不樂觀,醫生還要短時間內為他再做兩次清創手術,確保體內壞死組織及惡菌沒有蔓延至身體其他部分。
結果在短短五日內,事主一共接受了三次手術。「他甦醒後一睜開眼,因不能說話,便用紙筆跟我說對不起,又要我代向老爺奶奶說對不起,令他們擔心及操勞。」陳太說丈夫當刻仍不知道已失掉左腿,「他連續望了三次隻腳,不確定發生甚麼事,後來告知他實況,他表現震驚和不知所措,還擔心日後工作。」陳太哽咽着說,當刻盡力安慰,「叫他不用擔心,我和兒子和家人一直支持,一齊面對所有難關。」
隨着丈夫病情穩定,陳太說各樣挑戰開始接踵而來,首先丈夫近日接受了一次人工植皮手術,以助傷口癒合,「這個手術需要在傷口切走一些骨頭,做人工植皮手術,過程十分痛楚,丈夫說是最痛的一次。」
五月底他要再接受真皮移殖手術,另外因搶救時傷及聲帶,有機會要做聲帶手術。「由出事至今,丈夫要洗傷口、抽血水,不可飲水及進食‥‥‥情緒也明顯低落,要見心理醫生。」陳太指丈夫身心靈重創,她也疲於每天到醫院照顧丈夫之餘,仍要上班及照顧家中長輩及七歲兒子,幸好有大班親友支持,「回想丈夫一度有可能送命時,只能不停提醒自己,他會無事、會捱得過,因為家中有老有嫩,我不能倒下。」
對於未來,不管是家庭經濟還是丈夫的狀況,陳太只能見步行步。最近她開始梳理事件,發現有一件事令她耿耿於懷,必須澄清,就是她不滿衞生防護中心指丈夫是「長期病患」。陳太說:「我和親友也感到錯愕,何以一個愛運動又健康的人是長期病患?就連丈夫公司的老闆看後也十分激動。」
不滿被指長期病患
陳太向當局了解,對方解釋因發現丈夫有椎間盤突出,為了保障其私隱,所以這樣寫,陳太坦言不接受,「他從沒有為此接受診治及服藥,更遑論長期治療,行得走得,何以屬於長期病患?這樣寫令外界誤以為丈夫是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病。雖然多謝當局出手跟進中醫診所情況,但『長期病患』一說,確實令我們十分困擾。」
她強調,丈夫事發前未曾前往沙灘或街市,也沒有接觸海產類,身上也沒有任何傷口,因此他接受針灸時若有人未有徹底消毒,有機會成為入侵性感染的源頭。
另外,她指丈夫送入私家醫院後第二晚,五小時內突然病情急速惡化,當中是否出現甚麼問題,也令陳太大惑不解,現正盡力找出原因,為丈夫討回公道。他指丈夫亦希望事件要徹查到底,「不想有下一個受害者」。
衞生防護中心上周二公布一宗「感染甲類鏈球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個案」,當中提及衞生署人員曾到過涉事兩間針灸診所調查,並在銅鑼灣中醫診所收集的環境樣本及進行化驗後,結果顯示其中一個環境樣本檢測出含有甲類鏈球菌,與患者樣本同屬「emm 4型」。衞生署懷疑該診所中醫師,未有嚴格按照感染控制程序進行針刺。衞生署其後透露,呈陽性環境樣本是一個供病人治療期間更換的短褲拭子樣本。



自稱中港註冊中醫
涉事的銅鑼灣中醫診所「妙仁堂」,中醫師為何俊儒,早年在廣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畢業,在內地師承北京博愛堂名醫館中醫劉豐毓及浙江省道教學院針灸教授李福興。何於二○二一年創辦「妙仁堂」,聲稱擅長治療各類痛症,近年力銷針灸美顏,自稱擁有中港兩地註冊中醫師資格。
何俊儒在網上十分活躍,經常在「妙仁堂」社交平台發布中醫健康資訊。原本妙仁堂有Facebook、IG及Threads社交平台,惟事發後IG及Threads兩個帳戶突然被刪掉。記者上周六下午曾到「妙仁堂」了解,當天診所照常營業,但護士拒絕接受訪問並要求記者離開。
至於衞生署提及的上環診所,指調查人員多次到訪未見營業。本刊獲悉一直失聯的上環「黃力行中醫針灸所」中醫黃力行,事發期間疑外遊,有傳近日已返港與衞生署聯絡。記者上周六前往診所了解,發現仍未有營業。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今次事件屬香港首例及個別例子,全球同類型個案不超過二十宗,呼籲市民不要因此而停止治療,強調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也會向涉事中醫師索取資料,及召開研訊調查。
陳永光續說,衞生署就中醫針灸治療有一套消毒指引及程序,中醫師一般為病人進行針灸前,會消毒雙手及環境,同時為病人用七十度酒精,在施針位置約五厘米的範圍進行皮膚消毒。治療時使用的一次性針具,包裝上會標明有效日期,中醫亦不會直接接觸針身或針頭,只會拿針柄施針。
患者感染甲類鏈球菌時序


近年感染食肉菌個案
- 2022年6月,一名家庭主婦在街市魚檔買魚,左手不慎被海鮮刺傷,當晚手背發紅腫脹,半夜手臂開始發麻到急症室求診,證實感染食肉菌,經過三次手術清除惡菌,免被截肢。
- 2020年6月,七十三歲老翁在街市購買海鮮後,左腿腫痛入院,其後證實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立即進行截肢手術,留醫十日後不治。
- 2020年5月,八十三歲老婦在家中處理活魚時傷及右拇指,其後發燒及患處腫脹送院,證實出現敗血性休克,先後將右拇指及手肘截除。其後再發現腸穿孔及化膿性腹膜炎,進行右半結腸切除及進行迴腸造口手術,惟最終不治。
- 2018年4月,四十一歲男子在家中處理生蝦時被刺傷手指,及後出現發燒、肌肉痛、腹瀉症狀,證實雙腿出現壞死性筋膜炎,傷口受創傷弧菌感染,雙腿須截除,惟其後出現敗血性休克及多個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 2017年7月,六十七歲長期病患者曾到街市買魚,回家徒手處理鮮魚疑刺傷,及後發燒及左手中指和左上臂出現疼痛及腫脹,入院後證實壞死性筋膜炎。
- 2013年3月,粵劇界布景畫部師傅仇健明因左腳有傷口未有留意,穿上被雨水沾濕的鞋,傷口因而感染食肉菌,入院昏迷十九天,先後動了八次手術,最後截雙腿保命,近年成為傷健運動員。

食肉菌隨時攞命
根據防護中心數據顯示,公立醫院今年首三個月,發現一百四十三個樣本帶有侵入性甲類鏈球菌,是去年同期的二點四倍,創下近年同期新高。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可由多種細菌引起,常見包括甲類鏈球菌及創傷弧菌等。一般透過皮膚中的傷口,如切傷、燒傷、昆蟲咬傷、穿刺、手術傷口等進入身體,在筋膜和軟組織發作快速蔓延。早期病徵包括高燒、發冷、頭暈、噁心和嘔吐、嚴重肌肉痠痛及傷口部位疼痛加劇、出現腫脹和發紅等。
他說:「人體的溫度令惡菌急速繁殖,很多時在短短數小時會令傷口附近肌肉變黑壞死。」如「食肉菌」進入血液、肌肉等,會出現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嚴重症狀包括低血壓、心率過快、呼吸急促等,若太遲處理可擴散全身,引致器官衰竭,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他建議若懷疑傷口感染惡菌,馬上消毒或利用熟水沖洗患處,並且盡早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必要時接受外科手術,清除壞死組織或截肢,以阻止感染擴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