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效應觸發學劍擊熱潮 報班查詢飆升10倍  家長憂難搵食
更新時間:13:51 2024-08-02
發佈時間:13:51 2024-08-02

在巴黎奧運中,香港劍擊選手張家朗和江旻憓相繼奪金,引發了本地對劍擊運動的熱情。許多小朋友、青少年和甚至成人都躍躍欲試成為「劍客」。一所本地劍擊學校在一年半前成立,現已擁有300名學生,其中一半是幼稚園和小學生,30%是中學生。有學生認為揮舞劍刺激,笑言「打機容易膩,但打劍永遠不會」;也有學生最初被同學拉去嘗試,卻愈玩愈著迷。家長讓就讀幼稚園的子女學劍,認為劍擊有助培養專注力、自律性和反應力,即使費用較高也是值得的。

亞洲劍擊學院的營運總監梁倩莹表示,港隊奧運中取得獎牌之後,香港人對劍擊項目的認識有所擴大。以前,每天前來查詢報名的人數約為5至6人,但在張家朗和江旻憓奪得金牌之後,這一數字暴增至單日超過120人,至少已有30人報名學習。然而,她指出,報讀劍擊課程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只有約1成是女生。她認為,也許家長更傾向讓女兒學習藝術或游泳,希望這次江旻憓奪金牌能改變家長對女生學習劍擊的觀念,讓他們知道女孩子練劍擊也可以非常出色。

對於劍擊常被認為是高昂花費的運動,梁倩莹坦言,劍擊被視為一項「貴族運動」,因為它需要較大的場地進行練習,並且需要購買約2000元的私人裝備,而劍本身也是一種消耗品。然而,她認為這是物有所值的,因為學習劍擊對個人的長遠發展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鍛煉全身機能,還可以提高身體靈活性和思考方式。

 

 

香港劍擊學校的校長黃贊表示,張家朗成功衛冕金牌後,每天前來查詢報名的人數從以前每天兩三人急劇增加至每天至少40至50人。他分析認為,兩屆奧運會劍擊運動員都取得了優異成績,這證明香港的劍擊選手的實力不是「偶然的」,贏得奧運獎牌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他認為這將激勵一些原本可能對此不感興趣的人,發現這項運動確實適合香港人。

升中五的學生阿翹,學劍半年,主要練習花劍。他起初在學校接觸劍擊,越玩越感興趣,認為相較籃球和足球,劍擊雖少肢體碰撞卻更刺激。他認為每次比賽都是互相學習,對手越強,他越想進步。阿翹指出母親最初擔心他對劍擊的興趣只是一時,但看到他投入後便支持他。他笑言對於打機容易厭倦,但對於打劍則永遠不覺得無聊。儘管他的夢想是成為飛機師,但劍擊對他來說是一種興趣。

Jami學習花劍已有3年,他的父親是前港隊代表張小倫的朋友,因此得以接觸劍擊。Jami喜歡劍擊是因為這項運動需要動腦和運用身體,雖然暫時只將劍擊當作興趣,他的志願是成為律師。他認為要兼顧其他事務,難以全心學習劍擊,但對港隊在奧運取得的成績感到鼓舞和高興。

Johnny學習劍擊已有9個月,升中六。最初是被同學介紹去嘗試,後來越玩越喜歡。他每星期花7至8小時進行訓練和實戰。儘管對劍擊很有興趣,他仍把學業放在首位,並不認為將來會成為職業運動員。

4歲的Sonia學劍一年,她表示在電視上觀看劍擊比賽後對這項運動產生了興趣。她坦言相較於其他運動,她更喜歡劍擊。5歲半的芯瑜受到父親的影響,認為劍擊運動「很有型」,並享受著劍擊中互相進攻的刺激感。

Sonia的媽媽楊女士表示,孩子接觸劍擊純屬偶然。起初,她對劍擊一無所知,也沒有特別關注奧運或其他劍擊比賽。她表示,若孩子對繼續學劍感興趣,她將全力支持。對於費用問題,楊女士說「這點沒有考慮」,她更關注孩子在運動中得到的經驗和教練能力。她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很難受控制,笑著說Sonia對其他運動都只是「三分鐘熱度」,但對劍擊的興趣已持續一年。楊女士还认為劍擊注重專注力和技術,她指出Sonia性格活潑,透過劍擊訓練,專注力得到提升,這是其他運動無法做到的。

另一位學生家長蕭太表示,孩子學習劍擊是為了鍛煉身體,培養專注力,特別是學會以平常心態應對勝負。蕭太花約3,000元為兒子購買了一套劍擊裝備,他說:「這可能比平時主流運動貴一點」,但他認為訓練兒子的自律性和專注力是值得的。

楊女士提到,劍擊在某些家長心中仍屬冷門運動,但她強調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重申「最重要是看他們是否喜歡」。她相信隨着江旻憓、張家朗等人的優異表現,劍擊有望成為主流運動之一。然而,她也提到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人們都在追逐金錢」,如果Sonia希望日後成為全職運動員,她將全力支持,她表示「如果孩子真的有這方面的天賦,我會放手讓他去追求」,她認為體育並不是沒有前途的選擇,但孩子的決心和父母的支持至關重要。

蕭太則表示目前劍擊僅作為興趣培養,雖然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但如果兒子渴望成為運動員,她也會全力支持。不過蕭太強調學業至關重要,她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多讀書、擁有更成熟的思考方式,認真考慮後再做出決定,她笑說「江旻憓的學歷可是相當高啊」,她指出運動和學業如何兼顧取決於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