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擁有超過二百幅油畫、五百幅素描,至今接待過逾五千七百萬訪客。

荷蘭政府拒撥款 翻新項目缺資金 梵高博物館瀕臨倒閉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30 2025-09-21
發佈時間:12:30 2025-09-21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近日向外發出警告,如果政府不額外撥款,博物館原定推行的「Masterplan 2028」翻新工程將無法啟動,屆時將要因安全問題閉館,令博物館存亡亮紅燈。

一九六二年,梵高後人以捐出珍藏作為條件,與荷蘭政府簽訂協議,換取國家負責博物館建設與維護。這次翻新工程計劃包括更新空調、消防、電梯及永續設施,總計高達一億歐元,折合約九億五千萬港元(下同)。

博物館現時靠門票應付大部分開支,計及政府每年有七千八百萬元補助,館方仍喊話,要求文化部每年增撥二千三百萬元,才能支援翻新計劃。可是現屆政府認為每年的資助額已足夠,拒絕增加撥款。博物館則指政府未有兌現承諾,不惜提出法律訴訟,引發文化界高度關注,博物館最終會否倒閉收場。

 

梵高生前愛好畫自畫像,流傳說他生前沒錢請模特兒,才自畫練畫功,而《向日葵》則是最為人熟知的梵高畫作之一。
梵高生前愛好畫自畫像,流傳說他生前沒錢請模特兒,才自畫練畫功,而《向日葵》則是最為人熟知的梵高畫作之一。

 

「若現狀持續,將對藝術品和觀眾安全構成威脅。閉館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結果。」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Van Gogh Museum)館長艾米麗哥頓克(Emilie Gordenker)早前在館方官網和媒體刊登長篇「控訴文」,表示若荷蘭政府不依約提供資金,博物館將面臨關閉危機。

 

館長艾米麗哥頓克控訴荷蘭政府,若不依約提供資金,博物館將面臨關閉危機。
館長艾米麗哥頓克控訴荷蘭政府,若不依約提供資金,博物館將面臨關閉危機。

 

梵高博物館正式創立於一九七三年, 由荷蘭著名建築師瑞特威爾德(Gerrit Rietveld)設計主館,後來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於一九九九年增建展翼,兩座建築相加總面積達二千萬一千平方米,半世紀以來接待超過五千七百萬訪客,作為世界上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擁有超過二百幅油畫、五百幅素描以及七百多封信件,涵蓋其各時期的代表作,如《向日葵》、《吃馬鈴薯的人》和《在亞爾的臥室》等,但隨着時間流逝,這座藝術殿堂正悄然老化。

 

梵高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擁有超過二百幅油畫、五百幅素描,至今接待過逾五千七百萬訪客。
梵高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擁有超過二百幅油畫、五百幅素描,至今接待過逾五千七百萬訪客。

 

由荷蘭政府資助的所有博物館,每四年必須進行一次獨立評估,去年的檢測報告指出,梵高博物館建築「日益暴露出缺陷,尤其是在設施和結構方面」,需要採取干預措施。報告強調,「如果不採取必要行動,建築將對遊客、工作人員和收藏品構成風險,因此博物館最終將無法繼續開放。」

復修持續三年耗資近十億

有見及此, 館方打算推行一項名為「Masterplan 2028」的翻修計劃,於二八年開始實施, 持續約三年, 預計成本為九億五千萬元,其中七億元用於維護,兩億元用於永續發展等。此外,館方還計劃改善展覽空間,以更好地展示梵高的作品,例如更新展覽空間的照明和展示技術,確保梵高作品的色彩和細節得以最佳狀況呈現,讓觀眾有更佳體驗梵高的藝術世界。

即使維修已有計劃,亦有評估證明其必要性,卻卡在了資金一環。現時博物館八成半的收入來自門票銷售、商店和咖啡館,預計在維護的三年需要局部關閉,博物館將依靠自身資源彌補預計四億五千萬元的收入損失。然而,博物館估算,該項目尚需約二億七千萬元的資金,認為文化部應每年增撥二千三百萬元,將年度補貼從七千八百萬元增至九千九百萬元,作為資助維修計劃,以及未來定期維護的費用。

 

除了油畫,博物館還收藏了七百多封梵高的信件。
除了油畫,博物館還收藏了七百多封梵高的信件。

 

可是,荷蘭文化部駁回增加資助的請求,認為現時提供的補貼已足夠覆蓋維護成本,並指梵高博物館「每平方米獲得的補貼,在所有國家博物館中處於最高水平之一」,並強調補貼計算方法與所有國家博物館相同。由於談判陷入僵局,梵高博物館已對荷蘭政府提起訴訟,預計明年二月開庭審理。

事件爆出後引發文化界高度關注,有藝術媒體指出,梵高博物館雖然有着高流量與商業收入,但八成半的收入來自票務與商業活動,意味財務結構高度依賴票務,本來就難以承擔翻修期間訪客量減少的損失,政府增加資助無可厚非,加上政府作為公共文化遺產的守護者,須兼顧公益使命。

 

導賞員正為參觀者講解《樹根》,這幅畫普遍被視為梵高最後一幅風景畫。
導賞員正為參觀者講解《樹根》,這幅畫普遍被視為梵高最後一幅風景畫。

 

「最偉大的荷蘭人」排第十

事實上,梵高作為荷蘭後印象派畫家,被譽為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出生於荷蘭贊德特(Zundert),一生創作超過二千一百件作品,被視為荷蘭民族驕傲和文化象徵,在全國各地如紐南(Nuenen)和奧特洛(Otterlo)都設有「梵高之路」,讓遊客追隨他的足跡。

荷蘭公共廣播電視曾發起「最偉大的荷蘭人」全民投票,梵高更是排名第十,足見他在國民心中的地位。梵高逝世後,其大量作品和收藏品由家族持有。當中梵高的姪兒、有「工程師梵高」之稱的文森威廉(Vincent Willem van Gogh)繼承了叔父部分藝術作品,又在母親去世後再繼承了她的收藏。

 

梵高的姪兒文森威廉生前將叔父的作品轉移至基金會,並將其信託給荷蘭政府管理。
梵高的姪兒文森威廉生前將叔父的作品轉移至基金會,並將其信託給荷蘭政府管理。

 

他為了避免作品流散,與荷蘭政府做出協議,將擁有的所有梵高作品、信件,以及多年來收集的同時代藝術家作品,一併轉移給梵高基金會,並於一九六二年將基金會委託給國家管理;而荷蘭政府則提供資源、資金,維護、建設博物館與作品作為回報。

許多文化評論人士認為,政府應該履行其在一九六二年與梵高基金會簽訂的協議,提供足夠資金,以確保作為荷蘭文化圖騰的梵高博物館長期運營;有評論更直斥政府「過橋抽板」, 梵高博物館作為「荷蘭必訪景點之一」,是旅遊經濟的「重型馬車」,吸引全球藝術愛好者與文化旅遊者。前年荷蘭旅遊局更利用梵高誕辰一百四十周年紀念,推廣國際旅客探索荷蘭的非都市景點,現時卻不肯承擔應有的責任。

有分析認為,荷蘭執政聯盟於今年六月解散,對梵高博物館的資助爭議產生了明顯的間接影響。皆因文化部的年度預算與額外補助通常須經由聯盟協商批准,但聯盟解散後,政府進入過渡期,重大財政決策容易被延遲或擱置,加上原本支持文化投資的部長或政黨成員可能離任或權力受限,使臨時政府傾向維持現狀,避免增加財政支出。

「漏水」信件外洩 羅浮宮維修即上馬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面臨日益增加的財政壓力,導致許多機構在建築、設備和收藏品的維修方面被逼延遲、縮減或取消。今年初羅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爾(Laurence des Cars)致函法國文化部長達蒂(Rachida Dati)的一份私人備忘錄,就揭露羅浮宮硬件落後,入口狹窄、滲漏和溫度調控等嚴峻狀況。

 

羅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爾 (Laurence des Cars)
羅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爾 (Laurence des Cars)

 

這封信被洩露並成為國際頭條新聞後不久,館長德卡爾因在位三年多卻未對館內的維護進行投資而受到多方抨擊;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布對羅浮宮進行全面修復,其中包括設立名作 《蒙娜麗莎》獨立展區、加建新入口等,整個大翻身預計斥資約六十億元,料二○三一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