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遭法院勒令佩戴電子腳鐐外,更被禁與外人見面、不准上網,完全隔絕外界訊息。

前總統涉叛國被軟禁 巴西右翼陣營後繼無人 | 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2:30 2025-08-24
發佈時間:12:30 2025-08-24

巴西聯邦最高法院早前勒令前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佩戴電子腳鐐,並宣布向他實施宵禁、禁止使用社交媒體、不得會見外國外交人員。不過短短半個月後,博爾索納羅因違反限制令,即時被採取更嚴格的「軟禁」。

事緣博爾索納羅被指涉嫌叛國,控罪指他在二三年卸任總統一職前,涉嫌深度參與二三年巴西政變圖謀,試圖推翻現任總統盧拉(Lula da Silva)的選舉勝利,並由軍方接管政權。

分析認為,博爾索納羅強悍的個人風格與號召力,短期內難以「過戶」給右翼新生代,經歷今次「政治清算」,右翼陣營後繼無人,下屆大選將是其存亡之戰。

「他們想讓我閉嘴,但我不會沉默。」面對巴西最高法院接連祭出的強制措施,現年七十歲的前總統博爾索納羅被送回家軟禁前,語氣堅決地向支持者喊話。這位曾被外界稱為「巴西特朗普」的右翼強人,如今只可在住所內,伴隨着腳踝上的黑色電子腳鐐,度過人生中最受限制的時光。

巴西聯邦警察在七月中旬,於最高法院授權下,持搜查令突擊進入博爾索納羅位於里約熱內盧州的住所,並迅速宣讀司法裁定,基於「存在具體逃逸風險」,命令他佩戴電子腳鐐,限制其夜間及周末不得外出。

 

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遭法院勒令佩戴電子腳鐐外,更被禁與外人見面、不准上網,完全隔絕外界訊息。
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遭法院勒令佩戴電子腳鐐外,更被禁與外人見面、不准上網,完全隔絕外界訊息。

 

知情人士透露,這項命令是在檢察官提交多份報告後獲得緊急批准,報告指博爾索納羅可能試圖前往國外避開審訊,甚至與部分退役軍方人員保持頻繁聯絡。

事緣博爾索納羅被指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與有組織犯罪,控罪指他在卸任總統一職前,涉嫌深度參與二三年巴西政變圖謀,試圖推翻現任總統盧拉的選舉勝利,並由軍方接管政權。雖然案件仍在審理,博爾索納羅亦否認所有指控,但司法當局強調必須先行採取行動,以防證據被銷毀或證人遭到干擾。

然而,這場法律風暴很快進一步升級,在短短半個月後的八月初,最高法院大法官莫賴斯(Alexandre de Moraes)宣布,因博爾索納羅違反限制令,決定將他置於更嚴格的「軟禁狀態」。法院調查發現,他透過政治盟友及家族成員的社交媒體帳號,持續發布具煽動性的言論,其中包括煽動對司法機關及現任政府的攻擊行動。

新裁定不僅禁止博爾索納羅與直系家屬及律師以外的任何人接觸,更下令全面沒收其手機、平板及電腦,並要求所有訪客名單提前交由法院審核。這等於從根本上切斷了他與外界的直接溝通渠道,令他昔日擅長的「社交媒體戰術」陷入癱瘓。

對於這位以政治集會、直播演說、社交媒體發文而聞名的領袖來說,這幾乎是將他的手手腳腳全部斬斷。消息傳出後,巴西國內輿論瞬間分裂,博爾索納羅的支持者批評司法部門政治逼害,企圖在明年大選前將博爾索納羅徹底邊緣化;現有政權支持者則認為這是「民主自衛」,防止極端勢力再度威脅憲政秩序。

 

二三年總統選舉盧拉勝出(下圖)後,民眾衝擊破壞國會,博爾索納羅則被控告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
二三年總統選舉盧拉勝出(下圖)後,民眾衝擊破壞國會,博爾索納羅則被控告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

 

右翼面臨「存亡之戰」

儘管法院在數日後稍作讓步,允許家人探視,但仍嚴禁攜帶通訊及攝錄設備,表明不會在核心限制上退讓。有評論指,巴西右翼將面臨一場「存亡之戰」,面對領袖軟禁、動員能力遭壓制,在後繼無人下,政治運作面臨崩裂風險,長遠而言,在於右翼能否尋找新領袖,重塑話語權及選舉策略,以保持政治生命力。

分析認為,博爾索納羅強悍的個人風格與號召力,短期內難以「過戶」給右翼新生代,全因他的成功是「時勢造英雄」。索爾博納羅的父母有意大利與德國移民後裔背景,社會地位較高,屬於巴西「上流人」。

而德國與意大利的文化普遍強調服從、紀律及集體利益,在這環境下成長使他對軍隊持較高尊重,亦順理成章在年輕時進入巴西陸軍軍校,之後服役於傘兵部隊,軍人背景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價值觀。曾為陸軍上尉的博爾索納羅,九一年至一八年間連續七屆擔任國會眾議員,以直言不諱、激烈、保守與民族主義立場見稱。

 

巴西眾議院內反對派議員以膠布封口,用沉默方式抗議博爾索納羅被軟禁。
巴西眾議院內反對派議員以膠布封口,用沉默方式抗議博爾索納羅被軟禁。

 

他對軍事政權時期大力讚揚,並強調嚴刑峻法、槍械自由與傳統家庭價值,雖然當時已在國會小有名氣,但那時影響力主要侷限於軍方友人、保守派選民與地方政治圈。然而,一六至一八年間,巴西政局出現巨變,恰巧為他的崛起鋪平道路。

其一是反貪腐風暴重創左翼勞工黨形象,時任總統迪爾瑪(Dilma Rousseff)被彈劾下台,民眾對傳統政黨失望透頂,渴望一位「局外人」打破既有政治秩序;其二是博爾索納羅靈活運用社交平台,以直白且衝擊性的語言發表對犯罪、軍事政權、環境與社會議題的極端立場,迅速聚攏大量網絡支持者。

改信基督教獲信徒認同

除此,他亦大打宗教牌,雖然自幼是天主教徒,但在一六年於以色列約旦河受洗成為福音派基督徒,此舉在人口已佔巴西三成以上的福音派社群中引發高度共鳴,並成為他選舉策略的重要一環。加入基督教後,他迅速獲得教會領袖與信徒的認同,並以「信仰守護者」的形象,鞏固自己在反墮胎、反同性婚姻、維護傳統家庭等議題上的保守立場。

他在一八年競選總統的集會中遭人持刀刺傷,卻在養傷期間透過網絡與選民保持互動,塑造出「為國犧牲」與「堅毅不屈」的形象,進一步點燃支持熱潮。同時,全球右翼與民族主義浪潮興起,最終成功在大選中擊敗勞工黨候選人,自此成為拉美右翼的代表人物。

博爾索納羅上台後推行多項迎合右翼基層措施,包括放寬槍械管制、削減環境保護監管、推動國企私有化等,贏得農業財團、軍方與福音派教會的廣泛支持。可是,他在新冠疫情期間拒絕嚴格防疫、質疑疫苗、反對封城,導致疫情死亡數字高踞不下,嚴重損害民望,加上經濟復甦乏力、物價上漲,要求變革之聲四起,令他最終敗選未能連任。

 

博爾索納羅在一六年競選期間大打宗教牌,在約旦河受洗成為基督教徒。
博爾索納羅在一六年競選期間大打宗教牌,在約旦河受洗成為基督教徒。
博爾索納羅上台後放寬槍械管制、削減環保監管等,贏得右翼人士拍掌。
博爾索納羅上台後放寬槍械管制、削減環保監管等,贏得右翼人士拍掌。

 

巴西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反對封城、質疑疫苗,導致死亡數字高踞不下。
巴西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反對封城、質疑疫苗,導致死亡數字高踞不下。

巴西總統易惹官非

在世界政壇的「炒車名單」中,巴西總統的出現率可謂高得驚人,一旦卸任,不是被傳喚上庭,就是穿上囚衣去坐監。自八五年民主選舉恢復以來的七位前總統,其中至少三位就面臨重大司法調查或被判入獄。

最具戲劇性的莫過於現任總統盧拉,他曾是工人出身的勵志象徵,卻在一八年因「洗車行動」(巴西一場大規模貪腐醜聞調查)中,被判收受賄賂,刑期長達十二年一個月,結果入獄一年半後,最高法院認定審判有偏頗,宣告撤銷裁決。盧拉不僅重獲自由,還在二二年以「王者歸來」姿態,成為全球少數能從監獄走回總統府的政治人物。

巴西總統「入獄率」之高在全球範圍內極為罕見,有分析指原因除了巴西司法系統相對獨立、媒體監督活躍,也離不開政壇腐敗和高度對立的政治生態,因此對總統來說,選舉勝利只是戰鬥的開始,真正考驗,往往是在卸任後會發生的事。

 

在二二年大選期間,博爾索納羅諷刺盧拉曾經坐監。
在二二年大選期間,博爾索納羅諷刺盧拉曾經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