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難民問題長期困擾本港,不但破壞社會治安,更甚者是耗用大量公帑。

假難民問題困擾香港 近十年耗費近百億公帑

更新時間:14:15 2025-02-20
發佈時間:14:15 2025-02-20

假難民問題長期影響香港,不僅破壞社會治安,還消耗了大量公帑。政府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的十個財政年度內,香港在免遣返聲請人上的開支達到100億元,這相當於建造10,000個公屋單位的費用,其中人道援助佔據了約一半,達50億元。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目前面臨千億財赤,應該將資源集中在協助基層市民上,而不是繼續在聲請人身上耗費公帑。

免遣返聲請10年來僅350多宗獲確立

根據保安局提供的數字,自2014年實施統一審核機制至去年,共接獲27754宗免遣返聲請,政府已對其中26332宗作出決定,但僅有350多宗獲確立,佔比約1%。在過去十年,政府在審核聲請及處理相關上訴的支出高達30億元,而截至去年,仍有842宗待審核的個案。

當聲請人被裁定免遣返的聲請不獲確立後,便會提出司法覆核以拖延遣返。從2014年至2024年,共有26535人提出上訴,另有17771人提出司法覆核,政府在此期間為聲請人提供的公費法律支出則達12.4億元。隨著法律程序的結束,未獲確立的假難民將被遣返,2014至2024年間,遣送這些人士的支出高達2.46億元。綜合過去的人道支援支出,總開支已達98.79億元。

 

不少持身份證的印度及巴基斯坦裔港人因「假難民」問題遭受誤會,對他們生活造成困擾。
不少持身份證的印度及巴基斯坦裔港人因「假難民」問題遭受誤會,對他們生活造成困擾。
入境處致力將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盡快遣送離港。
入境處致力將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盡快遣送離港。
假難民偷渡來港,然後提出免遣返聲請,並利用各種方法拖延留港。
假難民偷渡來港,然後提出免遣返聲請,並利用各種方法拖延留港。

 

100億元支出可建逾萬公屋單位

根據記者的調查,房委會最新的公屋建設成本約為每間97萬元,因此在過去十年用於聲請人的100億元支出,理論上可建造超過1萬個公屋單位。如果將這筆支出用於安老服務,以政府透過「改善買位計劃」向私營安老院購買的成本計算,100億元可為約9803名長者提供長達5年的住宿。

立法會議員關注

關注假難民問題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政府已就假難民問題做了大量工作,當前重點應加快處理司法覆核及上訴個案,迅速遣返未獲確立的聲請人,讓他們明白無法再拖延留港的時間。她強調,考慮到香港正面對千億的財赤,「實在不應該再浪費這些公帑,應留給基層市民」。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同樣關注此問題,認為是時候對假難民問題進行認真檢視。她指出,假難民在港享有津貼,且司法覆核過程中耗用大量公帑,應縮減相關開支。她認為,香港目前對待免遣返聲請者的待遇過於優厚,不僅享有津貼,還能在社區自由活動,這不僅影響社會治安,也使得「假難民」有機會從事非法工作,進一步吸引更多不法之徒。

 

葛珮帆表示,「實在唔應該再使呢啲冤枉錢(資助假難民),應留返啲公帑比基層。」
葛珮帆表示,「實在唔應該再使呢啲冤枉錢(資助假難民),應留返啲公帑比基層。」
梁美芬(左二)表示,本港正面對千億財赤,是時候認真檢視假難民問題。
梁美芬(左二)表示,本港正面對千億財赤,是時候認真檢視假難民問題。

 

梁美芬提到,香港的少數族裔群體也對此議題表示關注,許多持身份證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裔港人因「假難民」問題受到誤解,影響他們的生活。她建議當局首先應減少「假難民」來港的誘因,設立禁閉式收容所,以杜絕他們外出從事非法工作的可能,並投入更多資源於司法系統,例如成立特別法庭,快速處理積壓的司法覆核個案,以期盡快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