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熊貓大熱 戴倩兒用非遺傳統技藝「竹編」熊貓送祝福

更新時間:15:10 2025-03-19
發佈時間:15:10 2025-03-19

一對港產雙胞胎熊貓BB已公開同大家見面,近月更為成網上熱搜,不少行業都食住個勢,推動熊貓經濟,就連不少商場的布置都有熊貓蹤影。竹藝設計師戴倩兒(Cindy),早前就和HomeSquare合作,展出一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統技藝創作的藝熊貓竹編畫,又造了大量竹編吊飾布置桃花樹,將熊貓和藝術結合。戴倩怡說:「熊貓同竹嘅關係好密切,竹葉、竹筍係牠們主要又喜歡的糧食;而竹在中國傳統裏亦寓意『節節高升、平安富貴』的祝福。我希望透過作品,編織出新一年美好願景,讓更多人認識竹編這項『非遺』技藝。」

豐竹常樂

戴倩兒(Cindy)為了今次展覽,共設計了一組三幅的「熊貓竹福」竹編畫,和三十個熊貓和大桔的竹編吊飾掛在桃花上,既食住熊貓熱潮,又有賀年氣氛。Cindy說:「三個月前,當收到HomeSquare邀請,想在商場的『熊遊新春』賀歲區內展出相關主題的竹編作品,我就馬上構思,因為以往做的竹編畫相對冇咁大幅,加上要在一個月內完成一組三幅的竹編畫,和三十個吊飾,對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而做竹編畫的竹篾亦好簿,好容易破開,當織完才發現竹篾有破口,又要慢慢花心思補救,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做起來比較花精神。」


三幅竹編作品,由盈盈、樂樂和一對港產雙胞胎熊貓BB一家四口組成,「幾幅作品都參考了國畫風格,粉紅色和黃色背景的『熊意綿綿』,盈盈抱住BB享受天倫樂;藍綠色背景的『豐竹滿滿』,則是樂樂大啖大啖在食竹葉;還有一對雙胞胎BB捧着一個福字的『熊貓送福』,編織出新年美好願景,既迎合熊貓潮流,亦好有新年氣氛,寄望新一年大家都『豐竹常樂』。」

傳承技藝

Cindy現在能夠將竹篾以十字編編織技巧,變成藝術品,原來全靠她於2020年,參與了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我在理工大學視覺傳意系畢業後,在中文大學修讀文化管理碩士,過去十多年先後在畫廊、拍賣行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如替非牟利機構舉辦展覽,和推廣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期後在2020年參加賽馬會的非遺教育計劃,跟隨『明生鋼竹蒸籠廠』的創辦人呂明師傅,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竹蒸籠製作技藝,由削竹製成竹篾,再用竹篾製作成平時食點心的蒸籠。」


學師半年,她和幾位一起參加計劃的學徒獲頒證書,傳承蒸籠製作技藝,「2022年正式成為蒸籠導師後,工作以外的時間,我開始pickup自己的藝術創作,期後發現中國竹編都屬於『非遺』,雖然物料相近,但卻唔同範疇,於是我又開始深入鑽研竹編藝術,竹編在東南亞,台灣和日本都盛行,但香港較少人做,參考書亦唔多,只能慢慢研究,由前期是平面,漸漸做到立體,有了基本概念,可以千變萬化。」

編織家品

除了蒸籠和竹編畫,一條條竹蔑在Cindy的巧手上,更能變出不同的家品,如吊燈、座枱燈、咖啡漏斗和扇子等,近年她更不時開班授徒,「由實習期間已開始教授,由社區中心、學校或商業機構都有,至今教過過千學生,部分是義工形式,志在推廣中華文化。」


她又曾在香港藝術中心和K11展出作品,又跟一位藝術家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了一個非遺傳承的展覽,展出30款不同花紋,融合竹編和蒸籠技藝的藝術作品。現在她在坪洲有自己的工作坊,和創立品牌井井有條,「間中搞吓巿集和工作坊,向年輕一代推廣這項手藝,未來希望開到一間售賣手作的小店。」


問她會否想過將藝術變成一盤生意,她笑說:「竹藝其實係難做到商品化,始終偏向藝術多啲,因為製作過程好多步驟,難以用機器取代人手做出的細緻。」


《東周網》訪談系列節目《星桄伴我心》3月重磅嘉賓:
即睇:喬寶寶細仔不良於行 陪伴中風病母 感觸落淚:見得幾耐得幾耐
即睇:65歲林漪娸親揭與某藝人不和內幕 笑談老公鐵漢柔情 分享美魔女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