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的聲音密碼 京都大學破解基因序列 如何左右喵星人表達情緒

貓貓的聲音密碼 京都大學破解基因序列 如何左右喵星人表達情緒

更新時間:13:40 2025-08-26
發佈時間:13:40 2025-08-26

如果你家貓貓整天不斷喵喵叫,或是一聲也不吭,究竟是性格使然,還是另有隱情?日本京都大學就從貓貓的基因中破解出這迷思。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對家貓進行研究,將焦點放在雄性激素受體基因(androgen receptor, AR)中的「CAG重複序列」,發現它就像一顆微型調音旋鈕會左右基因活性的高低,進而塑造出「話癆型」與「沉默型」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貓貓。

話癆型貓貓:短型基因引爆「聲音魅力」

研究對象涵蓋280隻家貓,結果指出攜帶「短型基因」(CAG重複少於18次)的貓咪更愛發聲與呼嚕。
研究亦發現公貓喜歡喵喵叫來索取食物或爭取玩耍時間;母貓則在面對陌生人時更易表現出警戒或輕微攻擊。
不過短型基因的貓貓並非天生吵鬧,而是透過聲音確保需求被注意,這是牠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

沉默型貓咪:長型基因與人類馴化印記

攜帶「長型基因」(CAG重複19次及以上)的貓貓則相對安靜,叫聲稀少,傾向以肢體語言與人互動。
長型基因在家貓中出現頻率較高,相反在豹貓、猞猁等野生貓科動物身上幾乎不見此基因,顯示該變異基因是家貓在馴化歷程中獨有的演化成果。

給貓奴:基因特徵優化互動指南

  • 話癆型貓咪(短型基因),當牠不停喵喵叫或呼嚕,別急着制止,那是牠用聲音傳遞需求。飼主應耐心回應、輕柔撫摸,可加深牠對你的安全感。
  • 沉默型貓咪(長型基因),牠們或許不常喵喵叫,卻可能更善於隱匿不適。飼主需多加留意貓貓的飲食狀況、活動量與身體姿態,才能及早捕捉潛在的壓力訊號。

下次當貓貓對你「喵」個不停或一聲不響時,飼主便可以知道,這不僅是性格,也是寫在DNA裏的溝通信號。
好好與貓貓溝通,不要無視牠們的訴求,不要立刻叫牠們收聲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