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健康領域 │ 介入性放射診斷 揪出疾病元兇
更新時間:17:05 2024-08-02
發佈時間:17:05 2024-08-02

當有病求醫時,經常聽到要抽組織化驗,要抽得準確,部分需要由「放射科專科醫生」進行介入性放射診斷。而不少治療程序亦需要放射科醫生進行。今期三位放射科專科醫生為我們解構,如何透過先進的影像醫學及程序為病人尋找真兇及進行治療。

介入性放射診斷,是指在造影過程中,為患者注射顯影劑或以導管在血管中進行醫療程序。仁安醫院放射科專科余俊鴻醫生說,最常用是為懷疑癌症的個案進行抽針活檢,例如淋巴核變大及甲狀腺結節等,為外科醫生提供多一個診斷指標。為了加強刺針的準確性,一般會透過X光或超聲波協助定位。

個案一:影像引導抽淋巴

四十三歲的潘太早前發現頸部淋巴位置些微隆起,超聲波檢查證實,她的甲狀腺有顆結節,而且直徑達一至兩厘米。由於擔心這可能是惡性腫瘤,故此建議她接受抽針化驗。然而,潘太對此有很大憂慮,深怕直接用針刺到頸部,或傷及動脈及重要器官。
的確, 許多患者如潘太般,擔心這種醫療程序帶來創傷。余俊鴻醫生說,由於個案的結節貼近大動脈及周邊組織,抽針無疑有一定風險,惟只要使用超聲波引導,便可對準結節抽取組織,安全性高。
「超聲波可以讓醫護人員實時觀察路徑,針頭可以沿着指示移動,直達目標。針對一般甲狀腺結節,超聲波已能提供足夠資訊,假設結節在較深入位置,就可能需要使用電腦掃描。之後亦可根據實時掃描影像,肯定準確達到目標和沒有傷及周邊組織。」 

個案二:膽管穿刺內外引流

除了介入性影像診斷,放射科專科醫生很多時會參與治療程序,其中經皮穿刺術就常用於肝膽胰或泌尿道疾病。
八十二歲的黃伯腹部劇痛,高燒不退。醫生初部診斷發現他的肝功能差,膽管嚴重脹大,狀況異常危急,決定先透過「經皮穿肝膽道造影術及引流術」(PTBD),在X光及超聲波的引導下,將發炎的膽汁引流排走,再經過抗生素療程,整體狀況才得以好轉。
余俊鴻醫生說,俗稱「膽管穿刺」的「經皮穿肝膽道造影術及引流術」一般適用於兩種情況:一,膽石跌落膽管導致急性閉塞及發炎,黃伯便是屬於這個情況,嚴重時可導致血壓過低及敗血症。臨床上,可以注射抗生素,或以膽管鏡取走膽石。
第二種狀況是癌症。常見肝膽胰癌症中,如腫瘤堵塞膽管,會造成肝功能急劇下降,必須盡早打通。有些患者因情況危急未必能進行膽管鏡手術通膽管,例如正發高燒、身體質素極差的患者,這時可利用「膽管穿刺」先緩解病情。
一般來說,「膽管穿刺」會在X光及超聲波引導下進行,醫生會將一支細針駁上導管,穿過皮膚及肝臟並進入膽道分支。只要經導管注入顯影劑,配合X光技術,便可找出膽道阻塞的位置,然後將引流導管放於阻塞之膽道內,並且連接體外的膽液引流袋(外引流),如情況許可,更可將引流導管末端放在十二指腸內,作內引流。
不過余醫生說,由於人的膽管非常幼小,例如肝內膽管僅有兩毫米,故此一開始會先利用長的幼針刺入膽管,成功進入後,便會換成較為粗身的導管以作內、外引流。此外,像胰臟癌這些個案,因擔心腫瘤會持續擠壓膽管而造成閉塞,可以再在膽管內置入塑膠或金屬內托支架,情況就如通波仔般,以使狹窄的管道維持暢通狀態。
同樣治療技術也適用於尿道阻塞或腫瘤擠迫尿管的個案, 「經皮腎造口術」(PCN)就與膽管穿刺原理一樣,目的是暢通尿管,將小便引流走。這個醫療程序一般在X光及超聲波引導下進行,當穿刺針頭到達腎盂時,便會注射顯影劑以便將導管插入腎盂,繼而連接至引流袋上,藉此緩解尿道阻塞及排出,減低出現腎臟併發症風險。
雖然膀胱鏡亦能治療尿道阻塞等問題,但余醫生說,這種由泌尿科專科醫生負責的內視鏡技術,主要從下陰進行,空間以至尿道或過於狹窄,較粗的膀胱鏡未必能通過,這時會選擇經皮腎造口術為病人解除尿塞危機。

個案三:肺癌深處抽針活檢

張先生,煙齡二十年。X光檢查發現他的肺部近頂有一個二至三厘米陰影,形狀不規則,有較大機會屬惡性。由於陰影處非常接近大靜脈,如果透過內視鏡抽取組織化驗,恐傷及附近重要器官,經研判後,決定轉介至放射科進行抽針活檢。然而,位置如此敏感,如何避開附近的大血管,做到一擊即中呢?
仁安醫院放射科專科醫生蘇建偉指出,進行抽針活檢主要有兩大作用,第一是確定性質,如果是惡性可以及早治療,第二是醫學影像發現腫瘤如已擴散,未能以手術根治,但如果腫瘤帶有基因變或生物特性,可以透過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控制病情,故抽取組織化驗可以幫助規劃治療方案。
蘇醫生形容肺部就好像一棵大樹,中央主氣管較粗,越向外圍伸展的支氣管就越幼,如陰影位於較外圍位置,路線迂迴,這時可利用導航技術,輸入電腦掃描影像規劃路線準確抽取組織。如果陰影位於肺部邊緣,就會從外經皮膚刺入肺部,同樣需要電腦掃描指引,配合定位儀器,避開重要組織,減低併發症風險。
研究指出,每四名接受經皮膚刺入的肺組織抽針活檢人士,有一人事後出現輕微氣胸,蘇醫生指一般對身體沒有太太影響,待肺膜自然癒合便可復元。儘管如此,仍有百分之五至十個案屬於嚴重,故事前必須詳細規劃將風險降至最低。而在抽組織後,放射科醫生會為病人照電腦掃描,確保沒有氣胸。

個案四:血管出血栓塞治療

經皮穿刺術亦用於血管栓塞止血。
劉婆婆,七十二歲。因為血管附近生有頗大的膿瘡,以致血管破損而大量出血,更出現所謂假性血管瘤情況。情況危急之下,放射科醫生為她進行「經血管栓塞治療法」(T C E),目的盡早替其止血,否則生命危在旦夕。
放射科專科陳積聖醫生說,除了上述提及各種經皮穿刺程序,放射科醫生也可經血管穿刺,達至治療效果,經血管栓塞治療法是其中之一,目的是將凝血或栓塞物經血管傳送至器官,以控制嚴重的體內出血。
經血管栓塞治療法主要一般針對局部性器官流血情況,例如肝臟、脾臟、腎臟及胃腸道出血,較少處理大動脈撕裂問題。陳醫生舉例,有些腸胃出血個案即使完成內視鏡手術,也會有止血鋏失靈的風險,放射科專科醫生便會介入,協助栓塞血管,減低胃潰瘍及持續出血風險。

介入性放射診斷及治療

醫療程序 目的
經皮活組織檢查術 抽取組織樣本以進行病理學分析
經皮穿肝膽道造影術及引流術 診斷膽道疾病、緩和膽管阻塞或膽液滲漏。
經皮腎造口術 緩解尿道阻塞或溢出,避免腎臟受損及出現其他併發症。
經血管栓塞治療法 控制體內嚴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