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議 動物保護教育 | 鄺美雲

中國教育部早前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教育」獨立為一門課程,其中「動物救助」被列為服務性勞動的一個項目,具體內容包括為公共圖書館、科技館、紀念館、植物園、動物園、流浪動物救助站等公共空間與社會機構提供服務性勞動,以自己的實際勞動參與社會公共空間建設。

這樣的安排,是透過明確的課程指引,將救助流浪動物這一舉動,視作學生的勞動生活的一部分,藉此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用實際行動關愛動物,加強青少年尊重生命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意識和理念。

不論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內地,越來越多民眾關注到愛護動物的重要性,這份關愛不僅是對自己身邊飼養的寵物,還有對流浪動物的關注以及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這份尊重生命的關愛也逐漸匯聚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元素。

「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中央諮詢委員會一行人到沙嶺警犬隊總部,探訪預備役巡邏犬。

小狗們訓練完成後,將會成為巡邏犬,協助警方執法,傳遞「守護動物、尊重生命」的訊息。

今年的全國兩會,我提出《關於增強保護動物意識的建議》,認為增強保護動物意識,除了在法律上完善規管外,更重要的是,從教育上着手,以道德規範去感染、感動、喚醒每一個人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香港在保護動物權益的工作經驗,十分值得推廣。例如香港警方於2021年推出「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與市民共同籌劃及推展教育和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深化打擊侵害動物權益的相關罪案的情報網,並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擔任「動物守護‧社區領袖」及「動物守護‧社區大使」,從教育、宣傳、情報搜集及調查四個方面,全方位打擊侵害動物權益的相關罪案。

希望能將這些成功的保護動物經驗,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不同的城市,號召各界人士共同承擔,打擊侵害動物權益的相關罪案的意識,建立緊密的伙伴關係,將中華民族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優良品德傳揚和昇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