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9:00 2025-08-12

電視節目《真相猜.情.尋》早前播出「八仙嶺山火之謎」,引起全城熱話。被指是火災關鍵人物的生還者張潤衡並無現身接受訪問,節目主持人則指他「甩底」拒訪,並以他早年說過的「真相畀你搵到又點?」作結,激起社會更大迴響。
面對千夫所指,張潤衡日前接受本刊獨家專訪,一次過作出終極剖白,自爆多年來都想尋真,可是沒有證據,這次只求清晰表述記憶所及,至於信與不信,交由公眾判斷,他再次表明:「我冇做過。」
慘劇一晃二十九年,張潤衡坦言至今仍難以洗脫「元兇」污名,指當年吸煙是幼稚行為,自嘲惹嫌疑是自作自受。還有由外至內侵蝕其身心的傷勢,近年陸續浮出更多後遺症,他一直透過生命教育工作,積極回饋社會,並靠努力調節情緒向前行。

已屆四十一歲的張潤衡,現時為註冊社工兼心理治療師,多年來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可是一直背負「縱火元兇」的污名。張潤衡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從事發當天山火的細節、吸煙疑雲,以致被網絡欺凌的傷害,一次過逐一剖白。
為何張潤衡會被質疑是山火的元兇?綜合消息指,那場山火疑是有人在一處小平原位置休息時抽煙引起;有目擊者曾說見到一個身穿「藍白色波衫」的人吸煙,張潤衡正正穿着同色球衣。
對此,他語氣堅定地回應:「基本上我沒有在小平原逗留,當時我是坐在小平原與仙菇峰中間打Gameboy(遊戲機),距離起火位置很遠。Gameboy是鄰居借給我,當時休息十多分鐘,打機有甚麼出奇?」記者追問在陽光下能看清Gameboy屏幕?他反問:「小朋友要打機,會打不到?現在行山都玩電話啦!」
距離起火位置很遠
至於目擊者提及的藍白色球衣,張潤衡一直稱自己是穿黑白條紋衣服,直至被發現曾穿藍白色球衣,才承認穿過藍白間短袖球衣,「當時是二月,天氣清涼,外面套了一件長袖黑白色衣服,依稀記得曾除過該外套。」他解釋。
他否認在山上吸煙,「當天只是在早餐後吸過煙,上山後怕被老師記大過,會被父親打到變『豬頭』,所以煙和打火機深藏背囊內,全程『掂都冇掂過』。」他重申當年沒有吸煙習慣,那次僅是第二次,「行山前幾天認識了一個同學,那時我沒有太多朋友,因為想『埋堆』,他們食,我便跟着食,不太記得是否夾錢買煙再分煙。」
意外後,「煙仔」成為張潤衡的枷鎖,「康復後沒有再掂過煙,在美國求學時,也不讓朋友在我坐駕及住所吸煙。不是怕了甚麼,只是討厭那陣味,而且知道不健康。」

曾試圖重組案情
意外除了讓張潤衡感到「有理說不清」,亦承認當天吸煙這個幼稚行為,變成自作自受。他說:「當時覺得吸煙很有型是很愚蠢的想法,造成一世嫌疑,這一樣我認同。」
談及公平問題,他語調變得激動,「這個世界沒有公平,我沒有辦法找到證據令自己洗脫嫌疑,但有做就有做,沒有做就沒有做。我沒有做到,你信就信,不信我都做不到甚麼令你相信。」記者問他家人有否介意?他反問:「有得介意嗎?我有同個仔解釋『做事要小心言行舉止行為,我這個嫌疑,都是自招的』。」
問他可曾埋怨山火元兇?他隨即自嘲:「真相畀你搵到又點?」他承認小時候曾試圖重組案情,但最終發現沒有辦法,「要有資訊及前設才做到,但該次校外活動,大部分參與的同學互不認識,幾位傷者受傷前也不相識,當年又沒有閉路電視拍到片段。」

對於坊間瘋傳那句他早年接受訪問時說過的說話,他解釋:「當年我反問『搵到真相咁又點?』意思指皮膚會回復?手指會生出來?耳朵可聽得到?」他續說,從心理學看他這個創傷,需要overcome(克服),不應鑽牛角尖,要接受現實向前行,「人生在世不論生意及工作,總會有『飯鏟頭』(毒蛇)來傷害。十年前一心支援台灣粉塵事故,倒貼車錢及長途電話費,反過來被屈抽水,真的十分生氣。」
張潤衡強調,從沒有消費過八仙嶺山火及死傷者,過往只承認山火經歷過的實實在在,也不喜歡被貼上「生命鬥士」標籤,「我只是一個生命教育工作者、社工、心理治療師、兼任講師、父親等,會有Blue Monday(抑鬱星期一)的小市民,也會擔心黑雨過後要涉水返工的平凡人,不覺得自己特別。」
一直以來他勤力讀書,考獲很多證書來提升自己能力,用實力洗脫標籤,展現專業,「二十多年前我已自嘲『不是打仗,為甚麼叫我戰士?』我也有膽怯懦弱的時候,沒可能永遠正能量。」
他向記者展示多本親筆撰寫的著作,以及一些就香港青少年的抗疫力和自殺問題做過的學術研究報告,「我出過十五本書,除第一本《過渡期》中,某個章節應編輯要求談及八仙嶺山火及支援傷者家人的內容,其餘八成都是針對灼傷病人的故事。其他著作更是教育書,今年年底亦會出一本關於失眠及痛症管理的新書。」
自我調整心態
以「自high學者」自居的張潤衡透露,已定下攻讀博士的人生新目標,成為一個真材實料的博士,回饋社會,「當年社會幫我很多,我不喜歡欠人,不幫人我也會內疚。」所以每逢周五六晚,他會在網上為家長舉辦親子平台免費講座,讓更多家庭擁有和諧親子關係,減低自殺問題。
對於身陷海量網絡攻擊,他冷靜拆解這些現象,「網絡欺凌是一種社會病,很多不成熟的人用假帳號放肆宣洩、做判官、博流量做愚蠢的事。」早年他曾在網上被人嘲笑容貌「樣衰嚇親人」甚或「針對疑兇的問題」。面對各種抨擊,他坦言生氣是沒有用,解決不到問題,只好調節自己情緒面對種種。

記者問他可曾考慮整容?他說:「整來做甚麼,我不是偶像,工作上又很受歡迎,而且已封盤十多年,介意的話,也不會是我朋友。」但他憶述過往試過服務長者中心,曾有人因他的容貌要求換人,他只好自我調整心態,跟自己說「也好,做少啲」。
隨着年紀漸長,當年意外造成的內外創傷後遺症越來越多,身體免疫系統開始失調,須服食類固醇,另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問題。人到中年,驀然回首,張潤衡對當年十二歲的自己作出評語,「不是頑皮,但比較愚蠢,怕被罰的無膽匪類,但絕不是垃圾。」

歷來最嚴重山火慘劇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日,馬鞍山馮堯敬紀念中學四十九名中一學生,由五名老師帶領,參與地理學會及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合辦的「金腳計劃」遠足活動。行程由船灣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出發,經「馬騮崖」石壁登上八仙嶺仙姑峰後,取道衛奕信徑第九及十段,以粉嶺鶴藪為目的地。
當天約十一時二十分,師生行經距離仙姑峰頂一百五十米時,發生山火,火勢迅速往山上蔓延,由於下山道路被山火阻隔,各人向山上逃生,眾人須攀過「馬騮崖」石壁才能離開。當時周志齊、王秀媚老師於涯下殿後協助學生攀登,其中三十二名學生成功逃生,惟兩名老師最終來不及逃生,慘被山火吞噬。


當天還有一名路過的行山人士譚加發,看到四名女學生自濃煙滾滾的小徑跑來,滿身火燒傷痕,相繼不支倒地,譚於是將她們背出火海,可是其中兩名學生不治,譚加發事後疑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結果在同年七月十三日自焚身亡,享年三十九歲。慘劇隨着另一名女學生搶救十天後離世,最終釀成五死十三傷,成為香港史上傷亡最嚴重的山火。
事發當日,消防處、漁護處及民安隊共出動逾二百名人員搜救,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兩架直升機輪流投擲水彈,救護員即場為傷者急救,輕傷者由救援人員背下山,重傷者由直升機空運至醫院。事後政府於山上建造一座春風亭,紀念兩名為學生犧牲的教師。自始政府事後每年進行一次跨部門山火及攀山拯救演習,以便在發生事故時各部門能更有效協調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