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由廿多個亞太區的經濟體組成,雖然與會的代表都是政府官員,但它的性質與聯合國或世界貿易組織不同,基本上只是個倡議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的組織,一起通過的各項所謂「宣言」、「目標」都是非強制性,說了不做沒有甚麼後果可言。這也是每年輪值主辦國舉行的領導人峰會,全名有「非正式」三字的原因。

今年APEC習近平在台下看韓星權志龍表演,下屆中國做東道主會派出哪位頂流明星表演?
APEC成立於一九八九年,那時候亞太區多個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經濟,憑藉貿易全球化的大潮急速發展,「亞洲四小龍」正如日中天,但各國的貿易壁壘仍然高築,因為無論是已發展或發展中國家,保護自身市場是人之常情。記得在一九九四年,APEC領導人在印尼通過了所謂「茂物宣言」,訂下兩個極具挑戰的目標,就是已發展經濟體要在二○一○年達致全面貿易自由,而發展中經濟體則要在二○二○年做到。今天回頭看,這些都已是明日黃花了。
當時世界貿易組織還未成立,雖然大家明知APEC是隻紙老虎,大家有個共同目標去奔赴,作為一種鞭策,總比沒有好。因此APEC曾有過一段風光時期,每年的峰會,最高領導人雲集,穿起主辦國的民族服裝,為國際友好和自由貿易做一次秀。世貿組織於一九九五年成立後,APEC的角色自然減退,香港政府不久停止派員駐守APEC於新加坡的總部,改在日內瓦開設頗具規模的永久辦事處。但畢竟APEC提供了機會讓亞太區的最高領導人好歹每年聚首一次,所以仍在發揮一些外交作用。很明顯,近年每次APEC大會究竟談好了甚麼、取得甚麼共識,已無關宏旨,在周邊發生的大量雙邊會晤,才是「戲肉」。今年特朗普出席APEC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與習近平見面,之後連大會也不開便匆匆回國去,根本不把其他領導人放在眼內。
把APEC的現況放大來看,可以見到世界正從二戰後的美國一極獨大,變成了今天中美兩國平起平坐的二極世界。我在政府工作時曾在不同崗位參加過APEC的工作,印象深刻的是美國的確在主宰一切。APEC是個很大的官僚架構,有多個委員會同時運作,年中不斷開會,委員會的主席位置是個分餅仔遊戲,美國的代表即使不當主席,開會時也會左右一切討論,會議後的正式紀錄也多數以美國代表同意的版本為依歸。
短短廿多年後的今天,世界已換了一個樣。中國站在世界舞台,憑着在多個範疇均無可匹敵的軟硬實力,號召着全球南方。明年又輪到中國主持APEC,一定又會讓世界目眩一次,選址深圳,相信香港的角色會更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