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的外長公開質疑中國和俄國不可能擊敗納粹法西斯,說他們是二戰戰勝國,對她來說「倒是件新鮮事」。這位代表歐盟的無知官員口出狂言,已招來各方指責,在此不贅,但原來真有人持有與她類近的看法。早前因為颱風窩在家裏,刷視頻時看到一個法國的時事節目,談到北京的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大閱兵。其中一位評論員說,習近平和普京一起慶祝的場面有點怪,因為打敗德國納粹黨的是以前的蘇聯,不是今天的俄國,而在一九四五年接受日本投降的其實是中華民國,而那就是今天的台灣。
《南京照相館》描述日軍佔領南京時,幾個主角躲在照相館求存的故事。
這位仁兄的說法雖然符合歷史事實,但在場的其他論者沒一個敢附和,因為他是偷換了「政權」和「國家」兩個概念。我們都知道抗戰勝利時的中國政府是由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且不說抗日勝利是國共合作的成果,而當時的國民黨又是多麼腐敗衰頹,我們今天慶祝的,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萬眾一心地抵抗入侵的敵人,而最後取得勝利。在習近平主席的發言裏,沒有一字提到中國共產黨(當然也沒有提國民黨),而是說「這一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反擊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取得的」。那時和今天的中國一樣,包括所有住在台灣的人,正如國台辦發言人說,抗戰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要銘記兩岸共御外侮的歷史。而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和一眾台灣同胞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不過,今天仍有不少台灣人和反對共產黨的人,認為今天的中央政府是過度貶低了國民黨在戰時的地位和所作出過的犧牲。我認為這說法也是其來有自。內地影視界這些年來製作過大量以抗日為主題的電影和劇集,是演藝界還是政府主導不易分辨,反正全部都要經過嚴格審批。其中不乏很出色的,如我十分欣賞的《偽裝者》(胡歌和靳東主演)。這些製作的共通點是每提到國民黨,敍事及人設即使不完全負面,也多少帶點陰暗。幾年前名導演管虎的電影《八佰》,也曾經被抽起,不能做當年上海電影展的開幕片,據聞就是因為電影裏出現了太多青天白日旗,後來經過「修正」才能公映,票房還賣個滿堂紅。
直到最近的《南京照相館》,印象中只有一個有關國民黨的鏡頭,就是在一幅被轟得殘缺的外牆上有個蔣介石的畫像。這部戲的劇情讓導演很容易隱去當時的國旗,因為日軍在南京城四處搜括和剿滅國民政府的軍人,當過兵的都穿平民裝,不會讓日軍看見國徽。其實我認為,中華民國的確是當時的唯一合法政府,江山今天已穩如磐石,在文藝創作上仍要左閃右避,又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