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運│楊立門

人在職場中,除了真才實學、努力拼搏外,總要靠點運數。企業如此,官場也一樣,或許說官場更是如此。現屆特區政府中的司局長及高官,總體上質素已屬不錯,但相信市民都能數出一些不值得拿幾百萬年薪的官員。我在官場幾十年,見過很多尸位素餐,最後也可以「無風浪到公卿」的人,同時,一些個人質素很高亦努力奉公,最後卻鬱鬱不得志的也數不在少。他們欠的,就是一點官運了。

文化體育旅遊局長羅淑佩是近期官運亨通的佼佼者。

官運大致可分幾種,(一)與當權的上級關係特別好,例如之前曾共事過,或識於微時;(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四)「好運醫生醫病尾」;還有(五)由於一些外在環境,甚至是國際時局的變化,給予他們一個發揮機會,或令他們的政績大進。我以下列舉幾個現任的官員,她們(恰巧全是女性)各有所長,也不是庸碌之輩,但因為上述一個或以上的原因,近期的工作得心應手,取得跨越性的政績。

文化體育旅遊局長羅淑佩自去年底上任以來順風順水,且人氣高企。這當然和她的個人質素有關,啟德體育園在年初啟用,和本地旅遊業明顯復甦有莫大的助力。體育園經年的籌備工作,包括開幕頭幾個月的大型活動,在她上任前已大致完成,每項都屬於超級盛事,口碑和收益俱佳,演唱會經濟和盛事經濟同時起飛,亦同時帶動旅遊業。香港的體育事業經過多年來政府資源和人力投入,近年開始進入收成期。再加上國家去年開始大開中門,向多個國家實行免簽證入境,國際旅客重新「發現」中國,也令香港獲益不少。

香港交易所是地緣政治轉變的一大得益者。曾幾何時,港交所是全球最多企業上市(IPO)的交易所,但這門業務過去幾年插水式衰退,更惹來香港已是「金融廢墟」的揶揄。想不到美國狂人總統上場,嚇怕了中資企業,要上市的紛紛棄美(及英)而取港,上了市的也有意回流。聽說正在輪候在港上市的申請正在排長龍,港交所股價節節上升,躺着也盤滿缽滿,去年才上任的港交所總裁陳翊庭可說是「食正條水」。

同理,也是地緣政治因素和國家政策(如一帶一路)使然,不少內地、東南亞及中東企業選擇以香港作為據點拓展業務,過去兩年投資推廣署共協助了一萬三千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開業,引資超過一萬六千億元。所以署長劉凱旋早前可以驕傲地宣布特首定下的目標已超額完成。此外還可加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也提早達成了香港作為國際教育中心的目標;試問誰會料到美國會排擠中國留學生和華藉學者,讓不少人(還有一眾專才的受養人)選擇來港任教和留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