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揭買樓陷阱 | 李丹翔

我首個台灣Podcast節目《日本購房100問》已經登場。

小弟出道廿五年,自問接受過大部分媒體訪問,計有報紙、雜誌、電台、電視台、Facebook、YouTube、抖音、小紅書……唯獨近來新興、大受年輕人歡迎的Podcast未做過。終於,機會來了,我人生第一個Podcast節目《日本購房100問》率先在台灣誕生。

坦白說,FMI本來沒有打算在台灣插旗,後來通過扶輪社的關係逐步與台灣結緣,但說到上Podcast接受訪問,我起初有點猶豫,因為每集節目長二三十分鐘,可想而知錄影時間很長,加上我慣常說的是新加坡華語,跟台灣國語用詞有分別,要即場對談是一種挑戰。不過,受到市場部同事脅逼,將一把屠龍刀架在我頸上,我唯有一落機直接去錄影,更好笑是原定錄兩集,結果我越講越興起,最終一口氣錄了三集。

今次Podcast節目的主持人詹璇依,是台灣知名的美女財經主播,事前她給我一連串問題作準備,相信她像其他主持一樣,都會擔心受訪嘉賓回答的內容未符理想,但小弟向來不做訪問功課,習慣在錄影前才開始對稿。老實說,從詹璇依的眼神看出,她原先對我只是半信半疑,後來大家越傾越投契,就像打網球般你來我往。接受台灣媒體訪問,可以了解當地人對投資日本樓的看法,我發現台灣人對海外房地產的態度,跟香港、新加坡或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完全不同,如果說新加坡人謹慎,台灣人簡直是慌張,覺得所有從外國過來賣樓的都是騙子!因為台灣有不少投資者中了買外國樓的圈套,當中不乏公眾人物,令一般人對海外房地產失去信心。

台灣節目的問題很尖銳,例如會直接說日本樓盤沒有價值,容易損手爛腳,不少藝人因此受害等等,偏偏我一聽到這些說法便興奮,皆因我最愛拆彈。我經常說,真正的投資與炒賣不同,投資看長遠,需要做功課,而炒賣只貪圖眼前利益,正如精心炮製的法國菜跟兩餸飯是兩回事,只不過有人渾水摸魚。所以當主持人問起日本樓騙案,反而令我精神爽利,簡直正中下懷,我最痛恨人賣假貨、賣劣質貨,若有人貪便宜中招可說是自找麻煩。

在香港的話,回應這類個案通常都要答得婉轉,但台灣好玩在不論你是否名人,只要你做錯決定或做蠢決定,都注定被罵得很慘。據聞當地一位知名作家在北海道小樽買了四間舊屋,結果蝕了一大筆錢,我聽後反問:買四間舊屋還想賺錢?其實毋須貼錢已屬萬幸。台灣流傳日本偏遠地區只需數萬美元便買到大屋,根本數萬美元也可以慳,美國底特律曾經因市政府破產而賤賣物業,一美元買到博物館,十美元買到公園,但廉價背後要付出沉重代價。博物館需要維修、保安,每月至少花費數十萬美元,市政府以超低價作招徠,萬一有人肯買便甩難了,所以買樓不能單看價錢,平價與免費往往才是最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