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三句子,道出營銷策略的成功三部曲。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有關營銷的帖文:「If your customer buys once -you made a sale. If they come back - you built trust. If they tell others - you built a brand.」FMI早前在新加坡舉行展銷會,正好體現出這三句話的含金量。參加展銷會的客人都熟口熟面,當中有人早已買入FMI的樓盤,今次趁機再入貨,也有熟客甚至代理專誠帶親友過來。看到這種情景令我很感動,新加坡人生性多疑,凡事思前想後,不容易相信人—我倒是例外,可能品性純良,初入行時屢次誤信他人受騙!作為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新加坡人雖有錢,亦很謹慎,能夠在展銷會再次見到熟客,證明大家對FMI的信任。
當日有剛收樓的客人說,想不到以三、四十萬坡紙可以買到如此高質素的樓盤,還包傢俬電器,所以非常滿意,收樓後第一時間拍照放上Facebook,可謂最佳宣傳。這位客人兩年前向FMI買入第一個單位,見證着我們由十多個變成四十多個樓盤,後來他買入第二、第三個項目,發現交樓質素一次比一次好,服務一次比一次提升,令我十分鼓舞。早前他親自去大阪收樓,隨便在樓盤附近逛一圈,由難波到心齋橋,處處也見FMI的蹤影,我說下半年還陸續有來呢!除了恭喜我之外,他亦不忘讚自己選擇FMI夠眼光,尤其服務方面,我們並非口號派,而是貨真價實,提供超越一條龍的服務。身為發展商,我很清楚賣翻新樓可以快速賺一筆;相反,做全新樓盤必須付出大量心血和金錢。為甚麼我要堅持呢?因為我對公司有要求,得到客人讚賞,令我堅信自己所走的路絕對正確。
我們最近與新加坡大行合作銷售,在展銷會上,大行代表談及與FMI合作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有別於一般發展商,對日本市場的了解遠遠拋離其他同行。關於買日本樓的程序和細節,除了FMI以外,沒有一間公司能全面解答客人的疑問,當中牽涉申請經營簽證、貸款、報稅,甚至設計方面;我們更因應客人情況作出分析,例如用個人名義還是公司名義買入?全幢物業應全部持有還是分拆轉售?最重要是FMI在買地方面非常成功,經常佔據最佳位置,雖然價錢可能比同行略貴,但比起那些地點差而叫價高的物業,性價比無得輸。因此每當有人將FMI的樓盤跟其他盤比較,我都會請大家先看清楚地區位置,正如大家都是榴槤,我是貓山王,你是金枕頭,不同級數根本無得比。
事實上,有客人曾經隨便買樓而悔不當初。事緣客人與朋友合資買入大阪全幢物業,到交樓才發現日本代理只會做買賣,卻不懂得處理其他後續問題,連合約條款亦問題多多,對海外業主毫無保障。客人希望我出手相助,但簽約後已成定局根本無從入手。
「Sales Make Money. Trust Makes Brands.」做生意不只為賺錢,更重要是與客戶建立信任,發展品牌,這才是FMI一直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