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術一日千里,與其擔心被搶飯碗,不如學習駕馭AI。
隨着A I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工作將會被A I 取代。有研究列出最難被取代的工種,第一是教育,老師與學生始終需要互動;其次是醫療,AI雖然可以協助診症,但醫療過程需要人性化接觸;還有技術勞工,例如建築工人、修路工人等,反而不容易被AI取代。
做海外地產會不會被AI取代呢?賣樓可能會,起樓卻不會,相信將來可以用AI設計繪圖,連建築師也消失,但主導整件事的發展商不會。就像Iron Man用AI打造數十套裝甲,每套功能不斷進化,但主導者始終是Iron Man。如果將Iron Man當作發展商,AI可以幫忙製造裝甲,根據每次戰況改善漏洞,由最初配件繁複到後來變成公事包造型,到最後進化成納米技術藏在反應器之中,隨時變出來組裝,更可以加入不同武器。換言之,發展商可以用AI設計大廈,計算出所需數據,直接取代工程師、建築師的工作,但發號施令AI未必做得到,所以大家要學會準確地向AI下達指令。
現時我們公司的圖像、文案也交由AI操刀,關鍵是溝通清楚,例如砌圖時要表明需要哪些元素?要光還是暗?要火花還是櫻花?假以時日當AI發展得更成熟,我只需將過去幾百篇《翔勝之道》的文章存入AI系統,自然會生成李丹翔風格,我所需要做的,只是講清楚想表達的主題和內容。還有公司的定價系統、設計等,全部離不開AI,好處是經常會有一些大膽構思,這是AI的優勢和力量。我們人類要如何保持競爭力呢?首先要學懂發號司令,教AI做好每件事。
AI的確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有一件事是AI不能取代的,以我們做海外地產和發展商為例,當中涉及人與人的互動和感情,尤其在日本買地起樓,不能只講價錢或程序,必須懂得人情世故,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獲得土地資訊和合作機會。最近FMI在大阪買了一塊地,其實競爭對手出價比我們高5%,但結果由我們勝出,因為我們有非常重要的感情分,賣方與我們合作好幾年,共同完成過多個項目,對FMI的信任根深蒂固。以往我們每次合作都準時找數,不會給對方麻煩,而且過程中「有商有量」,做生意這四個字非常重要,雖然合約列明所有細節,但很多情況下需要靈活變通,有時對方現金流出現問題,即使建築費未到期,我也會幫幫手提早找數,這就是人情世故。在AI世界只得黑和白、對或錯,好像指紋密碼鎖只認得數據,萬一有天手指受傷多了一條傷痕便無法開門,但人會認得你,即使手指受傷、忘記密碼,也會給你開門。
AI是大洪流,我們不能抗拒,只能好好學習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做生意不能太刻板,需要與夥伴建立默契和交情,信用、信譽、承擔都是人情世故的重要部分,學會人性化地活用AI,才是真正的長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