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狀元讀醫 對香港越好 | 湯文亮

有老友同我講,香港DSE放榜,有十六個狀元,不過同我話大多數狀元會讀醫是有所出入。有報章話三分一狀元未擬習醫,老友可能被報章誤導,如果霎眼睇,會以為只有三分一狀元讀醫,睇清楚其實係十六個狀元之中,有十一個讀醫,超過三分之二,但有傳媒唔會話超過三分二狀元擬習醫,反而會話三分一狀元未擬習醫,唔算誤導,但報道手法有些特別。

有很多人不明白,點解有咁多狀元鍾意做醫生,老實說,做醫生唔係搵好多錢,這是社會反映出來,一個越富裕社會,會產生越多狀元,而狀元之中,大多數是富二代,家境清貧出到狀元唔係冇,而是很少,富二代的父母都有蘇東坡思維,但願生兒愚且魯,無憂無慮到公卿,唔希望子女跟着他們在商場打滾,希望他們可以做一份受到別人尊重的職業,做醫生是最好選擇。

現今醫學世界並不需要神農嘗百草,醫術不是不重要,但醫德才最重要,否則李時珍、華佗也無用武之地。但係呢個世界,總有醫生想賺到盡,建議病人採取無可無不可的療程以及手術。對於有錢的病人來說, 只要被說服到, 當然冇問題,但對於家境普通的病人,就會因而多了顧慮,甚至是壓力。所以做醫生,除了要揀個醫術好,也要碰運氣,撞到個有醫德兼不是賺錢為上的。

有老友話我年紀咁大,一定做過好多次手術,我講都冇人信,一次手術都未做過,十幾年前我認為自己太肥,應該要通波仔,在醫院搵了一個不認識的醫生,當時我已經上了手術床,打了麻醉針,醫生再睇我的報告,同我老婆講我不用通波仔。為安全計,做多一次顯影,最後發覺我的血管有百分之八十幾暢通無阻,或者是塞了十幾個巴仙,不需要通波仔。醫生話冇必要的手術是不會做,幾十萬手術費都冇收,這就是醫德。在很多地方,唔需要開刀都照開,更何況是我主動要求,至今我仍然未做過一次手術,只是每半年抽下血,見下醫生。

幾年前,有老友話去外地做體檢很平,幾百元可以搞掂,於是身體力行,做完之後睇份報告,嚇到自己暈咗,差不多所有零件都要換,都唔知要幾多錢埋單。我叫老友回港搵個私家醫生做多次,可能要使兩三萬,但唔需要換咁多零件。幾年之後,老友乜事都冇,仲話聽聞同時間有一些人在外地換了零件,但受到排斥,早已登極樂世界。我覺得,一個七十歲老人,換十幾歲人零件,身體又點會唔排斥,年紀大了, 就要接受現實, 活了超過七十歲已經是高壽,如果逆天而行強行換零件,不如隨遇而安,享受晚年生活,正常保健已經足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