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門關了│楊立門

將來,我們的後人回溯歷史,特朗普政府今年發起的所謂「解放日」,可能就是近代史上世局丕變的一個重要折點。在奧巴馬時代的後期,美國已對快速崛起的中國有所部署,表面仍是客客氣氣的,但到了特朗普第一次任總統,副總統彭斯二○一八年在Hudson Institute發言公開針對中國時,我們才驚覺美國真的要與中國對敵了。果然,之後發生了「晚舟」事件,美又大加關稅,「幸虧」隨後疫情爆發,事態才沒有惡化下去。

香港可以免稅輸入美國一些優質消費品,吸引內地客來港享用或購買。

剛開始的關稅戰,程度上已超越了貿易戰,而是一個與中國脫鈎的聲明,是特朗普把國運押了上去的一場豪賭。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長期依賴進口中國貨來維持生活水平的美國人,從今以後擺脫中國的枷鎖。正如戒毒癮一樣,過程十分痛苦,但熬過了便可重獲新生。他很快便對那些沒提反制的國家作出寬限,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盟等也願意保持溝通,所以這波關稅的「主角」是中國,而美國在部署圍堵中國這一點,十分明顯。可以想像,關稅只是第一波,更須防備的還有貨幣戰、金融戰。

現在是一場兩強對峙,看誰耐不住先眨眼的遊戲。美國要割斷和中國的貿易,首先要解決普羅大眾的生活必需品何來這個問題。美國本土已沒有製造這些產品的能力,一來沒有所需的供應鏈,二來工資高昂,勉強為之只會帶來嚴重通貨膨脹。中國+N這個生產模式,隨着美國對東盟等多個中國離岸生產中心也狂加關稅,這條生路也被堵了。美國人將很難避免要捱貴貨,加上其他國家也對美國反制,民怨將會上升,一旦拖長了,恐怕在未見實效前他的政權已先被民意的浪潮推倒了。中國有足夠底氣馬上作出反制,耍鬥耐力的話,中國輸不了的。

生於這個大時代的中國人,覺得這是個很大的不幸,還是個真正崛起的契機,就端視你有多愛這個國家了。不少已離開香港或仍然留港的人,堅信中國不能與美國鬥,屈服於強權之下或許能找到生存的空間。但政治現實已清楚說明這個已不是選項。一扇門關了,一定還有其他很多扇門是開着的。

香港其實比國家更幸運,除了得到國家源源不絕的支援外,在大國博弈中也還有些空子可以鑽。我們大可以善用零關稅自由港的地位,免稅輸入美國一些優質消費品,吸引內地客來港享用或購買,因為這些東西在內地將會貴到不行。若內地連荷里活電影也禁了,到香港看美國大片也許會是內地客的指定活動。同時,美國人也可以多來這裏買免關稅中國製的電子產品。這些交易牽涉的貨量不足以影響國家反制美國的大計,對香港的旅遊零售業卻可帶來不少進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