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2025│楊立門

這世界被美國狂人總統弄得紛紛亂,新聞看得人心煩氣燥,今周不如談談一個讓大家鬆弛一下的話題吧。我將在下月底開一個音樂會,因為不是「商演」而是個慈善活動,所有門券收益扣除製作費後將捐贈給「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所以也不避嫌利用這欄目宣傳一下。

 籌備一次音樂會是個不小的工程,從開始構思到演出那一天,快者一年,慢者兩三年。在香港辦任何音樂節目,最大的單一限制就是場地。由於最主要的演出場地如文化中心、幾個「大會堂」及紅館伊館等,都是由政府直接營運,供不應求,輪候期十分長。康樂文化署有一套行之已久的計分制來規管場地租用,看表演的性質、表演者或團體在技術或藝術上的往績等等。

要籌備一次演唱會,殊不簡單。

你得到的檔期也未必是你最想要的,現在半官方場地(如西九、演藝學院、旺角麥花臣)和純私營的場地(如會展)也不少,但無奈一樣難訂,而且租金貴得多。我這次音樂會便租了演藝學院的場地,也覺得殊不容易。

首項工作是要「醞釀」歌單,先糾集眾人腦震盪,包括音樂總監、樂隊領班、舞台監督等,我的製作團隊來自環星娛樂人,在策劃「金曲」演唱會方面是行內的先進,我的歌路比較雜,要唱齊國、粵、英語歌,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他們也能因應歌單編排好一個合理的流程。音樂會的選曲很有學問,不能淨唱歌手自己喜歡的歌,而是要揣摩好聽眾的口味;快歌和慢歌之間、「靜」和「嘈」的歌之間要有個平衡;哪幾首歌打頭陣、用哪首殿後、中段分多少個環節,都是學問。為音樂會找個合適的名稱也很絞腦汁,但今次比較容易,因為我寫了一首國語歌叫《有一種愛》,描寫父母對子女和下一代的愛,為一個從事青少年發展的機構籌款之餘,又可用歌名來做整個音樂會的主題。

內容敲定後,音樂總監便要開始寫樂譜,在現成的曲譜作出調整來配合歌手的風格、升降調,甚或要重新編曲。音樂做好後便要和樂隊「夾」一次,然後是第一次正式操練,過程會錄下來,之後歌手便可重複聽着來把歌操熟。在個人層面,歌手一定要保持身體狀態,我沒有特別「練氣」的習慣,總之要盡量避免染傷風感冒。演出時的服裝、髮型,也是要大費心力的。

還有很多花時間的工作,如找贊助人或贊助商、拍攝海報、安排在不同渠道做宣傳、促銷門票、設計場刊等。分配門票是十分磨人的工作,不少親友相識們會託我替他們買(甚至有些會假設你會給他們贈券),他們的在日期、票價、座位各有所好,誰和誰一定要坐在一起或附近……分「飛」的過程有時可以很辛苦。所以有行內人謔稱這是「分飛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