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筆之時,和黃宣布出售巴拿馬港口、以及全世界四十多個港口的經營權一事,正處於一個非常敏感的關頭。我們留意到,中央顯然認為此事十分嚴重,否則港澳辦的官方網頁也不會轉載一些措辭嚴厲的文章批評和黃。但因為事出比較突然,中央有需要作進一步了解,才能形成適當的應對方案,因此在官方發言中仍未對個別公司「開名」。之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和最近的特首李家超,也分別沒有指名道姓地批評「一些外國政府」的脅逼手段。
和黃宣布出售巴拿馬港口引起關注。
此事有多個敏感點和多個難處,第一,和黃從來不是個愛國機構,不少人尤其是內地論者對李嘉誠很有意見,因為他不斷從中國撤資,有「以腳投票」之嫌,黑暴期間更曾發表過疑似是同情暴徒的言論。此次他把資產賣給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黑石集團,做法未必是在壓力下向美國屈服,而是出售敏感業務一來明哲保身,二來又可以撈一把。情況跟Tik Tok不一樣,因為這次美國未有像對Tik Tok那樣出盡行政和司法手段公然脅逼,而Tik Tok的母企字節跳動也沒有和黃的「原罪」,十分值得同情。
第二,和黃是個私營企業,亦要向股東負責,國家除了訴諸民族大義外,國家可有甚麼實質方法控制它?中國銳意發展一帶一路,在多個國家興建、收購及管理港口,在此之前肯定有向和黃表示其港口經營業務對國家有多大的戰略價值,雖然明知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經營將會困難重重,但幸勿輕言放棄。因此有理由相信和黃這次決定並未預先知會中央,甚或有知會但不理勸喻,才弄成現在這個局面。再說,其他港口所在地的政府也未必一定聽從美國指揮的,連英國也開始和中國修好了,黃和這次全數放棄,確實有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大局之嫌。
第三,中央很難公開施壓,因為在Tik Tok一事上,中央也反覆強調對這個私營企業沒控制權,所以這個說法只能作防衛之用,必須待美國方面先出手以國安理由要和黃放棄經營權。也不能排除,和黃及黑石放出消息可能是意圖試探水溫,合約仍未敲定,還有轉寰餘地。中央有可能在跟和黃「面談」,有棒子同時也有胡蘿蔔,比如收回他們在國內港口的經營權,或給予國內或其他港口的經營權,或其他類似的利益要約,否則和黃作為一所上市公司,便很難在日益艱巨的經營環境下,說服股東必須堅守這些有苦勞但回報不高業務。除了巴拿馬的兩個港口,其他地方的港口經營合約到期後也未必一定跟和黃續約,所以國家也不能靠這家不太靠得住的公司死守下去,一定要有全盤的、超前的部署才行。後事如何,我們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