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2》成為史上最賣座的動畫片,除了製作達國際水平外,有人分析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對美國的隱喻,一個惡霸被撕開假面具,繼而被殲滅所帶來的快感。我看這個隱喻可能是過分解讀了,但一齣曲折奇情的真人騷,正在全世界的觀眾眼底上演,比動畫精彩百倍,橋段包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巧取豪奪、子彈亂飛。自特朗普上場後,這套連續劇便開播,現在只是第一季。
特朗普連續劇,現在只是第一季。
現在全世界的政府差不多無一幸免地在盤算,究竟在特朗普的瘋狂行徑下可以如何應對和自處。香港是個典型的外向經濟,我們必須作好充分心理準備。到目前為止,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壞,因為比起八年前他剛上任時,中國的底氣更足了,在科技和貿易上對美國的倚賴度也沒以前那麼高,國家領導人應該充分推敲過最壞的情況,要打甚麼戰我們都奉陪到底。世人也發現,美國把盟友打壓起來,力度原來也不比對付敵人小。歐洲人已從一個世紀大夢中醒過來,那隻以前曾給予庇護的手,現在卻一巴掌搧過來,整個歐洲被打得快站不穩了。馮德萊恩之流,對付中國時說要「去風險化」,現在知道要「去」的最大風險,原來是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這兩個與美國接壤,本來是最緊密的貿易夥伴,他們的失落就更不用說了。遠在亞太區的「盟友」如日本、韓國和澳洲等,特朗普肯定還會逐一向他們開價。美國的戰線因此而會越拉越長,遍布全球,很難集中火力對付中國,而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陣營面臨瓦解,對中國來說肯定不是壞事。他們最終明白「命運共同體」倡議的那一天,指日可待。日、英、澳等國近來開始對中國回暖,也是其來有自。
現在感到有切身危險的國家/地區,當然是非烏克蘭莫屬,數下去便是對俄羅斯有着一分原始恐懼的歐洲,和可能失去格陵蘭的丹麥。加拿大被吞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我認為不會在可見的將來實現。歐洲,現在應該覺醒,其實俄羅斯並不是他們想像中那麼富侵略性,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也是當年美國夥同北約一起逼出來的。起碼在特朗普任期內,在普京眼中一切還可以妥協。
另外一個應該對自己的「存亡」感到憂慮的地區,就是台灣了。台灣人最忌諱的「今天烏克蘭,明日台灣」類比,似乎正在逐漸成為事實。他們一直天真地以為美國為了牽制中國,或是出於自由民主的信念,會一直捍衛台灣不被武統,但在特朗普眼裏,錢才是最重要,意識形態和戰略都要靠邊站。台積電被逼在美投資千億建廠只是第一步,核心技術和人員早晚會隨之而遷美,到時台灣對美國已再沒有剩餘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