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樓市助青年上車 不走高地價回頭路

中央政府早於十多年前已明示特區要徹底解決住房問題,港澳辦夏寶龍主任亦先後指示香港要「告別劏房」和加快發展北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發表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對於各界關注的財赤問題,預算案推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包括提早宣布全體公務員凍薪一年、在現屆政府任期內削減一萬個編制職位、將削減部門經常開支力度增強至百分之七、將部分政府基金過剩款項回撥、適度收緊兩項交通費補貼計劃,以及按「用者自付」及「能者多付」原則調整多項政府收費開源,以期在兩年內達致經營帳目轉虧為盈,約四年後做到整體收支平衡,有序滅赤,值得支持。

經濟方面,預算案秉持「守正創新」的原則,一方面鞏固及提升香港原有的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產業,一方面加緊發展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產業。對於醫療、文創、旅遊及教育產業,預算案亦着墨不少,有助推動香港產業朝向多元化發展,減少整體經濟和政府財政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預算案公布後,香港股市顯著上升,反映措施普遍受到市場歡迎。

然而在樓市方面,預算案的相關政策措施,對市場人士與業主而言僅屬好壞參半。好消息有將徵收一百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三百萬元提高至四百萬元,有助減輕購買細價樓市民的稅務負擔,協助青年人「上車」置業,同時亦有助發展商和現正「坐艇」的「納米樓」一手業主散貨。但對於部分市場人士要求重推首次置業貸款等更強力的救市措施,政府並未有採納。

有發展商要求政府全面停止賣地或改行勾地表政策,預算案僅宣布暫停出售商業用地一年,讓市場有空間消化處於高水平的寫字樓空置率及未來供應。但政府同時會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並會繼續全速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建設,不會因一時的經濟和市況波動而停止造地,最多只會在推出土地的步伐作出調整,意味未來的公私住宅用地與單位供應將陸續有來。

根據預算案公布,來年度賣地表仍會有八幅住宅用地,加上港鐵、市建局及私人重建,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仍可供興建約一萬三千七百個單位,未來五年還會準備可供興建約八萬個私樓單位的土地,未來三至四年的私樓潛在供應量約為十萬七千個。公營房屋方面,十年長策供應早已超標達成,此外還有簡約公屋的落成入伙。可以預計,未來好幾年樓價即使不會再大幅下跌,亦肯定回升乏力,發展商被逼減價求售、平買平賣、薄利多銷的趨勢將會持續。

正如本刊過去多次指出,樓價大跌對整體經濟及社會民生固然並非好事,但香港要汲取當年金融風暴後政府全面停止賣地造地,導致其後樓價失控飆升、劏房林立的慘痛教訓,亦不應因貪圖賣地收入而重拾港英時代的高地價政策。中央政府早於十多年前已明示特區要徹底解決住房問題,港澳辦夏寶龍主任亦先後指示香港要「告別劏房」和加快發展北都,任何人都不應心存幻想,為求私利,試圖逼使特區政府走回頭路及對中央國策陽奉陰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