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家族第二代︱陳永陸

「我的美酒跑車相機金錶也講究。」黃偉文填詞嘅陀飛輪,道出不少男士喜好。其中法拉利係好多男士dream car,而所謂古老當時興,一架一九六○年出廠嘅法拉利經典跑車250 GTO,幾年前以約三點七億元(港元,下同)天價落槌,至今仍為史上拍賣價最高跑車。亦有天降古董嘅「民間傳奇」,早前有港人喺社交平台發文指,去超市購物找續時,竟收穫一枚一八七九年鑄造嘅古董硬幣。後續有人翻查資料,發現同一年份嘅硬幣曾以二十四萬元拍出,連佣金達二十八點八萬元。

典亞藝博聯席主席黑國強(左)。

事實上,「古董」一詞目前無明確定義或界線,從錢幣、郵票、火柴盒、乃至瓷器、老爺車等,只要有歷史或藝術價值,就有市場需求。早排認識到一位古董專家黑國強(Andy),佢係黑氏古玩第二代繼承人,亦係藝術博覽會「典亞藝博」創辦人,從事古玩業逾三十年。

Andy父親為著名古玩商及收藏家黑洪祿,專攻明、清古典家具。佢一九四九年從北京南下香港,喺親戚經營嘅工藝店做學徒,主要賣二手貨;其後自立門戶,於尖沙咀經營古董業務,包括玉器、翡翠同珠寶買賣等。Andy同我分享,當年外國人熱衷於收藏東方古品,而尖沙咀係香港古玩集中地,由於靠近碼頭,客源包括海軍軍官、水兵、船長,以至各國領事館外交人員。當年資訊透明度相對低,未有交易數據紀錄,黑洪祿買賣全憑經驗同專業眼光。

作為「古二代」嘅Andy從小出入父親古董店,耳濡目染之下,到十八歲畢業後便隨父親入行,並由店舖雜工做起,負責洗筆筒、洗盒,為家具打磨、上蠟等小差小事。捱過幾年木人巷之後,佢開始投入古董收藏,於一九九六年喺河北購得生平第一件藏品—明中期紫檀整雕如意雲紋枕頭,從此踏上古玩之路,走遍大江南北「跑貨」,到北京、天津、山西等內地多個省市「尋寶」;另遊歷歐美古董博覽會,吸收西方古玩文化。

闖蕩過後,Andy於一九九九年回港,開設古董家具店「研木得益」,利用多年所得經驗和見聞,喺古玩行業大展拳腳。另外,佢眼見香港欠缺如歐洲TEFAF呢類重量級國際古玩藝博會,於是喺二○○六年毅然創立「亞洲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首屆喺華潤大廈舉行,當時只有寥寥十數家古董商參與;直至二○一○年藝博會易名「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參展商數目逐漸壯大,至今成為藝壇公認亞洲最頂尖嘅藝術品博覽會。

問到點樣融入古玩潮流,Andy就話荷包斤両並非最重要,反而着重於穩定嘅心理質素同好學心態,切忌盲目入市,入貨前應了解古董背後歷史,方能買得好物兼得到古玩樂趣。呢點買「古」同買「股」有異曲同工之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