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島綫西段最近終於出現轉機,主要是受惠於內地的智慧綠色集運輸系統, 「雲巴」、「智軌」等技術的突飛猛進。
政府日前公布南港島綫西段新方案,走線與十年前的建議分別不大,頭尾同為香港大學和黃竹坑站,中間連接瑪麗醫院、數碼港、華富、田灣及香港仔五個中途站,預計全段車程約二十分鐘。除了可方便香港仔至華富邨一帶的大量居民、便利外區市民前往瑪麗醫院及數碼港的僱員上落班,更重要是將金鐘站以西的港島西延線和以南的南港島線貫通,形成為一個環迴集體運輸系統,減少因某個車站或路段出問題而造成的影響,亦有助帶動港島西南部的進一步發展建設,以至加強與擬建的交椅洲人工島的連接互動。
南港島綫西段與港島西延線及南港島線差不多同一時間構思,前後討論、研究了長達二十年,但因為部分路段地勢陡峭,若使用傳統的重型鐵路模式,通過開山劈石及挖鑽隧道興建,將涉及大量的技術、時間和成本問題,造價隨時比「千億鐵路」沙中線更貴。而且重鐵在運行時,會對沿路民居造成頗大的噪音滋擾以至樓宇安全隱患。因此政府及港鐵公司一直對該路段議而不決,一拖再拖,令區內居民等到頸都長。
事情到最近終於出現轉機,主要是受惠於內地的智慧綠色集運輸系統,例如「雲巴」、「智軌」等技術的突飛猛進。有關系統可以高架單軌或地面無軌方式運行,不單建造成本較低,需要佔用的路面空間亦較少,這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尤其重要。有關系統的車卡亦較短及較輕,容易上落斜和轉彎,特別適用於港島西南部的懸崖峭壁,大大減少隧道鑽挖和爆破的需要,運行時產生的噪音亦較低。新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使用有關技術可令南港島綫西段的建造成本大減約四成,興建時間亦可望縮短。
同樣構思及研究了逾十年仍議而不決的,還有連接九東山上地區的東九龍綫和貫通啟德新舊區的啟德輕軌。前者面對的困難與南港島綫西段相若,都是斜坡太多導致建造成本高昂。後者則因為啟德舊區的舊樓已起得密麻麻,新區則受制於舊機場跑道的長條形地區,令舊一代的高架輕軌難以安全地「落腳」,可能需要收地拆樓才能建成。但內地新一代的輕軌、智軌技術已克服有關問題,令該兩項鐵路計劃由不可能變成可行,政府早前已就相關的詳細設計及營運方案等進行招標。
內地地方大,城市多,基建項目更多,促使相關的科技和產業高速演進,多年來累積了大量的經驗、人才和產能。尤其近年內地經濟增長和推展新基建的速度有所放緩,在激烈的「內捲」競爭下,價格被壓得更低,是香港引進有關技術和產能的最好時機。關鍵是政府相關官員必須開放思維,改變內地產品「得個平字」,但質量與安全表現較差的過時錯誤觀念,加快相關的新科技和人才輸入程序,更多採用國家的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不再迷信於美、英、歐盟或日本那一套。這樣才能提速提效完善香港的交通運輸系統,多快好省地改善特區的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