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運喜與憂︱陳永陸

機場三跑將於本月廿八日啟用,飛機起飛前,上周一跑手率先「起跑」。跑道新鮮,吸引過萬人參加機場三跑馬拉松,包括高官、議員,連發哥都有落場。

香港要實現成為物流樞紐目標,要固強項、補短板,並要升級轉型。

香港機管局預計三跑投運後,可以令機場整體運力增加五成,每年貨運量可達一千萬噸。事實上,雖然新冠疫情重創環球航空業,香港機場貨運量卻保持強韌,除二○二○年僅排於美國孟菲斯機場之後,多年來長居榜首。今年首十個月,空運貨運量同比增加一成五至四百○三萬噸,有三跑加持,相信剩下兩個月數字可再錄增長。

由於深圳同廣州明年將有新跑道投運,針對運力重疊問題,粵港澳機場群可能會透過跨境協調機制,如航班編排、航線規劃、貨運物流等方面合作互補。呢方面對香港空運嘅影響有待觀察。而為進一步拓展貨運市場,機管局同東莞市政府合作,喺當地建設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內地出口貨物可於園內預先進行安檢、打板等流程,循海路直接運往香港機場再空運到各地。預計第一期永久設施工程將於明年底完工,到時每年可處理一百萬噸貨物,營運成本可減少約五成,貨物處理時間亦可慳約三分之一。目前物流園只係先導計劃,屬於試驗性質,但啟用首半年,貨船航班已翻倍。

香港空運衝上雲霄,海運方面卻遇冷鋒。據國際航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推算,香港貨櫃碼頭貨物吞吐量去年首次跌出全球十大,全年僅處理約千四萬標準箱(TEU),按年跌一成四。排行榜由上海稱冠,貨運量近五千萬TEU,係香港三點五倍;一河之隔嘅深圳則位居第五。

目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堆場平均使用率僅約五成,其中九號貨櫃碼頭北已全面閒置。睇返數據,港口功能日漸萎縮並非一日之寒,據香港海運港口局統計,由二○一二年起,本地港口吞吐量持續向下,除咗環球局勢影響,鄰近地區港口運力提升亦係一大因素。例如上海港、天津港、廣州港、青島港等已經全面自動化,實現遠端操控塔吊,進行二十四小時無人作業;另外可以利用物聯網和數控系統鎖定每一個集裝箱,堆場喺夜間亦能運轉,甚至毋須照明。

港口吞吐量下跌,但係同航運相關嘅商業服務發展不俗。香港現時有大約九百間航運相關公司,提供多元化海事服務。香港亦係全球第四大船舶註冊處、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賠保險中心,以及全球四大國際海事仲裁中心之一。另外,政府喺本月中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希望吸引更多船隻靠岸,將香港打造成綠色航運中心。喺呢個基礎上,加上香港金融市場和法律制度成熟,有條件支持香港向高端海運服務升級轉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