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以創科作為焦點,幾項土地發展研究陸續上馬。其中新田科技城位處北都心臟地帶,連埋河套港深創科園有三百公頃地撥作創科用途,並同深圳福田對接發展;至於剛公布嘅牛潭尾項目,規劃重點之一係培育人才,另外會配合新田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落地。
政府計劃於牛潭尾設立第三所醫學院。
北都大學教育城總共佔地八十公頃,其中牛潭尾將預留四十六公頃地作教育用途,係北都大學城最大一部分,會邀請本地、內地和海外大學申請開設新校舍或分校。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並提到,計劃喺牛潭尾籌建香港第三間醫學院,而同區亦會有一間新醫院,用作教研醫院。
牛潭尾有醫院同醫學院,適合發展生物科技。據投資推廣署統計,二○一八至二○二○年間,香港生物科技和健康醫療初創公司數目飆升二點七倍至約四百間;而香港生物科技融資規模亦已攀升至亞洲第一。希望新醫學院落成後可以同新田科技城拍住上,促進本地生物科技成長。
香港一直未有大學城規劃,各院校分布港九新界各處。今次喺牛潭尾規劃大學城,會有不同大學進駐,政府希望鼓勵佢哋可以進行跨院校、學科、界別,甚至跨境合作,另外會探討設置一啲院校共用嘅設施,例如數據中心、會議場地、體育康樂設施、學生宿舍等,做到同一個城區嘅感覺。牛潭尾位於新田南面,日後北環綫落成,兩個地方只隔一站,方便大學城學生去新田創科企業實習,相信亦有助產學研合作。
我個人覺得,培育科研人才,書本知識固然必須,但更重要係實戰機會。參考美國研究機構Startup Genome《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新加坡排名躍升至第八位,首次打入全球十大,力壓上海、首爾、東京等亞太城市。成績得來不易,當地政府為加速創科發展,自一九九一年起已由產學研方向着手,推出《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RIE),推動業界同學界合作,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既要育才,更要留才,完整嘅創科氛圍同社區連結最為重要。全球最成功嘅創科集群當然係美國矽谷,周邊圍繞多間知名學府,吸引大量科企慕名進駐。但近年礙於樓價飆升,加上交通基建不足,當地開始出現「極限通勤族」,即每日通勤時間高達六小時或以上,不乏初創公司同打工仔忍痛退場。作為「矽谷首都」嘅聖荷西近五年人口持續外流,去年更跌出全美十大。有世侄女住三藩市,喺蘋果返工,為咗唔嘥時間更要約晒啲視像會議喺揸車返工途中開。
因此一個完善嘅創科區需要有交通同生活配套。牛潭尾會有鐵路同公路,除咗上新田亦可直上福田,假如配合方便嘅過關政策,適合同深圳合作發展。至於生活配套,牛潭尾鐵路站附近計劃起一個綜合住宅社區,另會有河畔公園、單車走廊、康樂設施等,配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