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進入大時代 施政要有新思維

特區政府本周三發表新一年度《施政報告》,各界期望政府繼續穩經濟、吸人才、惠民生。

繼美國減息之後,中央政府在國慶前後接連出招,希望重振內地的股市、樓市和實體經濟,力度之大及招數之多,均屬前所未見,內地股民稱作「暴力救市」。受到連串好消息刺激,已呆滯了好幾年的香港股市,在國慶節後一度爆升超過四千點,成交額屢創新高,但期間也出現了單日暴跌二千多點的回吐,股民心情猶如坐過山車,形容港股再次進入「大時代」。

樓市方面,受到中央救市和港股回升帶動,發展商紛紛加推新盤和貨尾,銷情理想。惟定價方面大家都相當克制,甚至出現越賣越平、一手平過二手的現象,反映發展商對前景仍然審慎,二手樓業主反價乏力。舖位及寫字樓等非住宅物業的空置率更持續惡化,價格、租金與成交量齊跌,有物業顧問推算要七年時間才能消化所有過剩供應。

實體經濟方面,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增加,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有所回落,加上樓股表現回勇,不少商場及食肆生意額上升。但在另一邊廂,實體店舖結業潮仍未見休止,除了一些本地小店及外國名店,就連資源雄厚的大型中資企業,也宣布縮減在港的部分零售業務。多個建築地盤繼續出現拖糧拖數問題。有人力資源顧問估計失業率將見底回升。

事實上,聯儲局正是憂慮美國經濟會硬着陸才加快減息,中央政府也是擔心內地經濟前景,尤其內房爆雷引發的資產、信貸和消費三收縮效應,才急速改變政策,高調放水救市。再加上美西方對中國的政治及貿易打壓,全球多處戰火連綿,內外市況都欠佳,香港的股、樓和經濟又怎能逆流向好?

正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多次強調,有危就有機,香港從來都不怕轉變,過去每次都能夠戰勝逆境,再創輝煌。過往樓股暢旺、經濟好景時,不少市民及企業都抱怨香港樓價和店舖、寫字樓租金過高,影響社會民生和經濟競爭力,妨礙吸引外來人才和企業落戶,並抹殺了一些初創、文創企業和產業多元化發展。近年的經濟轉型和資產價格調整,短中期會帶來痛楚,但長遠未必全屬壞事,關鍵是市民、商界,還有政府施政和官員思維能否也適時轉型調整,有效應對內外環境的急速變化,轉危為機。

中央領導人也深明,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外部競爭越趨激烈,是所有大國發展歷程中必然面對的挑戰。這正是中共三中全會決定, 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新質生產力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政策背景。

特區政府本周三發表新一年度《施政報告》,各界期望政府一方面要繼續穩經濟、吸人才、惠民生,一方面更要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帶領全社會積極變革,以新思維應對新時代與新挑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