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劏房促上流 因時制宜穩樓市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房屋政策和改革乃歷來最為全 面,涵蓋公私營市場與上、中、下不同階層的住屋和置業需要。

行政長官上周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報告首句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貫徹了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因應國際格局變化、內地與本港經濟放緩、市民和旅客消費與企業營商模式的轉變等,針對香港固有的金融、貿易、航運物流等支柱產業予以鞏固、強化和尋找新的增長點,同時加緊推展近年已投放了大量資源的創新科技、文化體育、特色旅遊和教育服務輸出等新興產業。

報告的第二句主題「惠民生、建未來」,房屋問題仍舊是重中之重,篇幅甚多。尤其相對於過往不斷強調加快覓地建屋、向劏房及公屋居民提供各類資助或支援等傳統做法,今份報告採納了許多新思維和新政策,包括一些大刀闊斧的改革。部分建議其實已在社會上討論多年,但過去官員以種種理由和困難不斷推搪拖延,遇難避事。有關改革現在得以落實,反映現屆政府擔當作為,具備「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決心。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房屋政策和改革乃歷來最為全面,涵蓋公私營市場與上、中、下不同階層的住屋和置業需要。在最基層方面,最大突破當然是將俗稱「劏房」的分間出租單位規範化,訂明要有窗戶、獨立廁所和最少八平方米面積等最低法定標準,並改稱為「簡樸房」,然後再逐步取締根本不適合市民居住的劣質劏房。

公營房屋方面,隨着公屋輪候時間有序回落,大批簡約公屋與新發展區樓房在未來幾年逐步落成入伙,政府計劃將出租公屋與資助出售房屋比例,由現時的七比三提高至六比四;改革居屋等資助出售房屋的抽籤機制和綠白表比例,以提高年輕家庭、一人申請者和多次抽籤失敗的市民的中籤機會;此外還有收緊公屋富戶政策、設立舉報濫用公屋行為的獎勵計劃等等。

上述改革不單是更加公平、有效地善用土地和房屋資源,更重要是改變有越來越多基層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將「上公屋」成為唯一的住屋選擇以至人生目標,繼而養成了部分人刻意不求上進、不望升職加薪、不想結婚生育,甚至乾脆「躺平」不工作,一心依賴父母和政府供養的不健康現象。同時也讓有能力的市民通過「上車」置業來達致向上流動,推動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再創高峰。

在中上層方面,政府決定進一步為樓市「減辣加甜」,將住宅物業按揭成數和供款比率限制回復至沙士後的水平,容許將部分豪宅物業資產計入投資移民計劃的投資額之內,以及鼓勵將供應過剩的酒店和商廈改作學生宿舍用途。

有人或會質疑政府的樓市政策朝令夕改,擔心會重現炒風。現實是隨着息口回落和未來供應充足,住宅短期炒賣活動已近乎絕跡,非住宅物業市場更仍未見底,導致信貸收縮及影響中小企融資。有關政策有利中產市民換樓,有助香港吸引外來人才與留學生,更重要是穩住整個樓市、信貸市場和市民、商界的信心,因時制宜,值得支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