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意外發生 不能單靠罰人

 

上周又發生一宗涉及渠務工程的致命意外,奪去了兩名年輕工人的性命。

本周三是五一勞動節,祝各位打工仔女返工、放工都出入平安 ! 工業安全問題近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嚴重及致命工傷個案最多的建造業界。上周就又發生了一宗涉及渠務工程的致命意外,奪去了兩名年輕工人的性命。

勞工界之前質疑香港的相關法例罰則過輕,政府又執法不嚴,起不到足夠阻嚇作用。經過多番爭論,立法會已於去年初通過修,大幅提高多種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則,勞工處加強了地盤巡查及檢控工作,發展局也收緊了對肇事承建商的停賽及停牌機制,但仍然未能顯著減少嚴重意外發生。

近年發生的致命工業意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高危場所,例如大型建築地盤發生,包括前年的安達臣道房協地盤冧天秤慘劇,今年初的啟德地盤柵架倒塌事件等。對於該類嚴重事故,事後的調查、檢控及懲處固然需要,但更重要是減少其發生機會。當局一刀切地要求出事的地盤長時間停工及禁止相關承建商投標,做法未必公道,而且也無補於事。

勞工處的地盤巡查早被各界質疑成效不彰,似跑數居多。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智慧工地」,希望善用創新科技降低意外率,例如可實時監察密閉空間工人身體狀況的裝備,但前提是前線工人及管理人員願意和懂得採用,尤其是老一輩的工友需要接受再培訓以更新技能。

針對有關問題,業界早前推出了自願性的建造安全記分制,工人(包括管工)若因安全表現欠佳被扣滿一定分數,便須重新修讀安全提升課程,否則會被禁止進入某些地盤開工。有工會以私隱及擔心影響生計為由,反對強制在全行推行記分制,但到底是生計重要,還是生命更重要呢 ? 

另一類意外並非在高危工地發生,但同樣足以致命。近年奪去最多工友性命的意外類別為「從高處墮下」,包括更換或維修冷氣機、清潔外牆或窗戶、修剪樹木,以至更換燈泡等簡單工序。至於所謂的高處亦不一定是高樓大廈,可能是只有一兩米高的摺梯、工作平台或工程車。就是因為看起來危險性不高,所以有更多人掉以輕心,沒有跟足指引及做足安全措施而出事。

該類意外更難透過檢控僱主來防範,因為不少死傷者為個體戶,即使有僱主並告得入,亦可能會因責任問題而獲法官輕判。這正是修例提高了法定的最高罰則,但法庭的平均判罰卻沒有相應大幅上升的原因。對於一些小型承建商及非建造業工人,也難以利用「智慧工地」來減少意外。關鍵還是要加強培訓和宣傳教育,提升各行各業的僱主、僱員與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戒除貪平、貪快、貪方便的心態和陋習。

此外,上述的工人記分制,還有政府以至私人的工程投標機制,除罰之外也應有賞。對安全表現良好的工人及承建商,應給予更直接和實質的獎勵,而不能只靠告人、罰人一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