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反戰示威 再證美國雙標

拜登政府在校園反猶太示威中,說警方以武力強硬清場的行為是維護法治,卻對黑暴期間香港警方處理中大及理大的手法予以譴責和制裁,明顯是雙重標準。

自以巴戰事於去年底開打,美國多間大學已出現零星的學生示威。開始時以巴雙方各有支持,旗鼓相當,並大致和平進行。但隨着戰事延長,加沙人道危機越趨嚴峻,越來越多以軍殘殺巴勒斯坦平民的暴行曝光,反戰挺巴的示威者逐漸佔了上風,並在部分大學校園紮營長期抗爭,引起一些猶太學生及其有財有勢的家長不滿。

在猶太「金主」施壓下,包括哈佛大學等多間著名學府的校長,先後因被指應對校內的「反猶」言行不力而被逼辭職。有關做法令部分大學的挺巴反戰示威聲勢更為浩大,矛頭更由最初針對以軍及美國政府,轉為要求校方切斷與以色列及所有猶太資金的關係。情況就如越戰時期,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要求校方斷絕一間被指與美軍相關的研究機構的聯繫,最終引爆了學生佔領校園、禁錮教職員,及至警方武力清場的知名事件,開啟了往後席捲全美的反越戰運動。

大學示威浪潮令美國總統拜登陷入兩難。若由聯邦政府直接出手強硬鎮壓學生,肯定會令民主黨固有的年輕、左傾及有色人種支持者大量流失,影響其連任大計。若長期放任其不管,不單會得失在美國財雄勢大的猶太社群,還可能令示威浪潮越捲越大,重演當年同屬民主黨的詹森總統,因越戰問題而輸掉選舉的歷史。

就此,拜登刻意「龜縮」,遲遲拒就大學示威問題表態,在另一方面則透過各地的大學校方及猶太組織,向相關地方政府施壓,然後不約而同於過去一周,派出大量警員和使用閃光彈、橡膠子彈等武器,進入多間校園武力清場。其中在具有象徵意義的哥倫比亞大學,警方更曾經開了真槍(聲稱是意外)。至今已有近四十間學校完成清場,逾二千四百名學生及其他示威者被捕,絕大部分為挺巴人士。多間大學表明會秋後算帳,處分以至開除涉及「反猶」言行的學生。

事件再次向全球凸顯了美國的雙重標準。香港市民應當不會忘記(也不想記起),在違法佔中及黑暴時期出現的大量佔領校園、強逼罷課、禁錮教師、辱罵以至毆打不同意見或來自內地的學生,甚或將校園變成暴徒基地兼軍火庫的中大及理大。美方當時形容香港的有關違法暴力示威為「美麗的風景線」,對香港警方依法清場拉人予以譴責和制裁。香港多間大學的管理層當時連報警求助也不敢,部分更反過來支持黑暴學生。現在美國的政府、警方和校方卻在幹同樣的事,而且力度更強,態度更狠。

拜登在清場完畢後終於現身回應事件,大義凜然地強調言論自由與法治都需要維護,但只有和平的示威才受到法律保護,香港的愛國愛港人士聽了實在哭笑不得。其實美國政府和大學校方的主要考慮,是選票、選舉經費和大學捐款,這些政治及金錢利益,比起言論自由、國際公義、以至巴勒斯坦人的性命更為重要。香港人有必要將其真面目認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