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下一個「七欖」 | 曾安業

體育賽事與體壇盛事之間的分別,除了取決於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度,還要有提升城市形象、創造經濟品牌效應的影響力。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作為本港標誌性大型體育項目,在這些目標線上可謂完美達陣。 

今年是七欖在香港大球場作賽三十周年,亦是最後一年(明年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行),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捧場客,三天賽期共有超過十萬名球迷入場朝聖,迎來疫情以來首次「全院滿座」,狂歡氣氛熱爆銅鑼灣和灣仔一帶。七欖盛況再現,不僅反映香港魅力依然,而且「盛事之都」看到了新希望。

一位新加坡球迷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為了睇七欖,他到訪過香港七次,與香港已產生一種精神聯繫(spiritual connection),有特別的情愫。一名來自澳洲悉尼的女士更誇張,已第十七次來港觀賽,每次與各地球迷聚在一起,香港七欖是她連結世界的紐帶。另有N位入場旅客異口同聲歡呼:「Hong Kong is back!」 

而旅遊界人士最開心的,就是聽到裴濟男遊客那句:他在港的消費開銷比預期中多,但若儲夠錢,明年一定再來。加路連山道某餐廳的女職員最直白,慨嘆復活節生意慘淡,幸好有七欖帶來比平日多兩至三成的營業額,「救咗我哋一命」。

香港疫後復甦未似預期,特區政府力谷盛事經濟(Event Economy),而我認為,像七欖這種能夠大量吸引外地旅客「賺外匯」的,正是盛事經濟中的王道。當然,刺激本地居民外出消費或留港消費的活動仍然要搞,但相對而言,如果能夠吸引更多高端旅客(如過夜客)訪港,盛事的含金量就更大,亦更值得當局投入資源和心思。 

香港一直有不少國際知名的體育運動賽事,例如「渣馬」、世界女排聯賽、國際羽毛球公開賽、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中國香港)等,而國際龍舟邀請賽和維港泳更加充滿香港特色,對海外遊客極具吸引力。根據七欖的經驗,體育迷忠誠度高,「回頭率」亦相應較一般旅客高,而且往往留港多日觀賽,屬旅客鏈上的高端一群。

更重要的原因是,體育盛事是最能表現香港活力的載體之一,透過精彩的賽事、載歌載舞的表演,以及世界各地同好共聚一堂的畫面,香港的朝氣、歡樂、自由開放和共融展露無遺,恰恰是說好香港故事的最有效手法。 

比起香港大球場,啟德體育園的設施更完善,規模更宏大,是世界級體育盛事的未來舞台,我們期待下一屆七欖更成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