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丹奴能否搶救業績?︱陳永陸

上期提到唔少國際奢侈品牌,如LV、Hermes、DIOR等,一個袋、一件衫,甚或一條呔都五、六位數起標。其實香港品牌服裝亦有光輝往績,一件幾十蚊嘅本地polo恤亦曾賣到開巷。

佐丹奴股價於一三年觸及高位約八元後,其後越尋越低,上周五收市價為二元一角,跌幅超過七成。

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量上海紡織廠遷移到香港,促使本地成衣業日漸蓬勃;另憑藉英聯邦特惠稅優勢,帶動港產服裝出口連續十二年居全球之首,可謂獨領風騷。直至八十年代,港資服飾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業內就業人口高達四十六萬人,佔當時總就業人口近兩成。

其中佐丹奴國際(0709)曾為服裝連鎖巨頭之一,高峰期中港台分店數以千計,更連番進軍東南亞市場,就連Uniqlo創辦人都表明曾向佐丹奴偷師。可惜十年後已主客易位,Uniqlo母企迅銷現時市值約為十四萬億日圓(逾七千四百億港元),相比佐丹奴約三十幾億元(港元,下同)市值,高出超過二百倍。佐丹奴由高峰下滑,故然有外在因素,例如Uniqlo、Zara、H&M等速食時裝勁敵進駐,電商平台湧現、疫情影響等,但我始終覺得一間龍頭企業持續下滑,並失去市場領導地位,管理層責無旁貸。

歷年數字反映公司狀況。雖然近兩年公司收入輕微回升,但比較過去十年(二○一三年比對二○二三年)利潤表現,收入與經營溢利分別下跌約三成四及三成九,毛利率亦正走下坡,反映疫情前業績已缺乏增長動力。目前佐丹奴「主戰場」已移師至新興市場,以去年為例,東南亞及澳洲為最大收入來源,貢獻約十四點七億元收入,佔比近四成;其次為內地和中東市場,香港及澳門則敬陪末座。

為減輕經營成本,管理層過去十年陸續將門店數量減少超過八百間,但同時卻未捕捉線上商機;去年線上銷售佔總收入比例維持約百分至十二,電商銷售表現未見明顯增長。同時,雖然營運上挑戰重重,派息卻未有手軟,自二○一七年起每年派突。作為小股東,豐厚股息固然吸引,但可持續嘅業績增長至能長遠支撐股價。因此見得到股價於二○一三年觸及高位約八元,其後越尋越低,截稿日收市價為二點一元,跌幅超過七成。

面對業績疲弱,集團大股東周大福企業早前提出多項決議案,其中建議撤換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國權,改由Currie Colin Melville Kennedy接棒。後者背景甚猛,曾任adidas亞太及大中華區總經理,任職期間帶動該公司大中華區收入飆升五倍,管理經驗豐富,相信入主後可助佐丹奴重回正軌。周企另提出加入多名實戰援軍,分別來自零售、酒店及企業融資等,務求加強董事會多元性,以「才氣」換「財氣」。至於小股東最擔心嘅派息問題,日前有報道指,周企無意改變派息水平,我亦推測新上任嘅CEO未必會貿然改變派息政策,以免失去一眾股東支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