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的士行業及服務的新聞。
說實話,任何既得利益也會有保守性,的士牌價及租金那麼高,行業利益那麼大,的士群體自然會想方設法維護及爭取其利益。筆者期望的士利益群體,除了關注牌價及租金的起跌,阻撓個體戶網約車進入市場外,還真的應該關注一下的士的服務。畢竟,的士服務能否持續得到乘客的擁護,才是維護的士牌價及租金的最根本依據。正如即將升官的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所指,「網約車價錢其實貴過的士,但點解大家仲願意去坐?」
通關之後,香港的士服務真是變得很惡劣,不但影響到遊客,甚至連香港本地人也影響到。大家試試在早上及晚上的上下班繁忙時間坐的士,從香港島到新界,要是不特意到過海的士站,而是在路邊隨機截車的話,看看拒載率是多少?筆者經驗是七成以上的士也會拒載。現在筆者晚上在港島坐的士,通常第一句便是「將軍澳去不去?」搞得如此緊張和焦慮,的士行業還談甚麼服務質量?
當然,有人說,只要坐進去不走,司機也沒有辦法。但事實是,人在車上,倘若司機非常「晦氣」,大可駕駛得非常慢,或者特意走錯路,或罵乘客幾句,那又有甚麼意思呢?所謂「勉強無幸福」,這句話最適合套用在司機與乘客的關係上。也有人說,「拒載」是違法行為,大可報警處理,但會坐的士的人也會是比較趕時間的人,以我朋友的經驗,報警動輒需要處理幾個小時,誰願意承受這個麻煩呢?
有一些港島旅遊「熱點」更過分,的士司機不但會拒載,甚至會濫收車費及只前往指定地點。這些「熱點」除了大家熟知的蘭桂坊外,還有中環山頂纜車站外,總會有一排的士,只招待因不想排隊而選擇上山頂的旅客,或者去淺水灣,而且不按咪錶收費,而是開一個較正常車費貴一倍的價格。這種事,香港人知道,遊客也經常會遇到,香港旅遊業的形象怎會好?尤其在社交網站,不滿與醜事總是一傳百,百傳千的。在打卡文化、CityWalk及深度遊的時代,要宣傳好香港的旅遊業,除了靠口號、硬件、盛事及優惠外,軟件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的士則是一個城市的其中一張名片,政府怎能夠不加強規管呢?一些人所共知的的士濫收車資及服務黑點,執法部門怎能不加強打擊?所謂「殺一儆百」,殺夠一百,難道歪風還不會收斂嗎?倘若行業不能自行規管,政府主動出擊,乃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