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星島日報》八十五周年,《東周刊》也二十周年了,可喜可賀!人生沒有多少個二十年,對一份雜誌來說,能夠持續經營二十年也不簡單,充分反映了這份刊物的生命力、社會價值和認受性,廣受讀者歡迎。尤其是近一兩年,在新管理層及編採團隊的帶領下,很多革新也帶來了更精彩的內容,未來一定只會更精彩!
能夠成為《東周刊》的專欄作家是榮幸的,而且《東周刊》的讀者確實很多,幾乎每間髮廊、每個屋苑的會所、大多數的休閒娛樂場所等,也會放置幾本《東周刊》供顧客賞閱,筆者去剪頭髮時,經常也會有人說剛看了我的文章。文章始終是有人看、有人談論才有價值的,這份滿足感,也是讓我持續寫下去的最大動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期的《東周刊》幾乎也會有深度的專題報道,以深入和多角度的形式,把一些社會議題說清楚,或者把一些社會弊病曝光出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改善,這可謂是傳媒貫徹社會責任的最佳體現,《東周刊》無疑是一本建設性的刊物。
以我了解,星島新聞集團近一年正積極拓展新媒體業務,除了星島頭條APP的下載量已超過二百萬次外,全新東周網亦已推出,《東周刊》的facebook Page亦越來越活躍,在facebook越來越常見東周的Post,可見「星島系」的網絡影響力正急速增長,很快會成為香港最大影響力的新聞資訊網站。
不經不覺,在《東周刊》的專欄經已進駐一年多,寫了差不多一百篇評論,最滿足的當然是寫出來的文章有人看,而且讀者層面更不止普羅大眾,還有官員和議員等,所以筆者在專欄多數會論及社會民生議題,也不是無的放矢的。而且筆者提及的很多事情,後來也確實被反映或有所改善了,哈哈。
執筆之際,颱風蘇拉正在吹襲香港,馬路、行人路也有不少斷裂的樹枝樹幹,看到消防員正在颱風警告訊號未除下時已迅速清理,向他們致敬!颱風期間,不少餐廳仍然營業,也要向大家致敬!大家以後不用在颱風前「盲搶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