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原因正是其複雜的神經系統,不但可自主運作,更能製造大腦所需的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及多巴胺,這些均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健康。大腦影響腸道,腸道亦可影響大腦,這個連繫我們稱之為「腸腦軸」。
現代醫學因應「腸腦軸」的出現,鼓吹食用益生菌以強化腸道健康,從而改善因情緒問題誘發的多種疾病,當中包括腸胃、皮膚和情緒疾患。這樣看來腸道養生比以往變得更重要。很多西醫在治療皮膚或情緒病時,也建議服用一下相關的益生菌作為輔助治療。但個人體會,益生菌也有寒熱之分,服用時要懂得選擇,才發揮到最佳效用。
中醫並沒所謂「腸腦軸」,但有類似的論述,例如中醫強調「胃不和則臥不安」,這句經典醫論直接點明了腸胃不適(如食積、脹氣)會導致睡眠不安,擾亂心神。又例如中醫認為「脾在志為思」,思維活動(腦的功能)與脾胃功能直接掛鈎,過度的思慮、憂愁會直接損傷脾胃功能,即謂「憂思傷脾」,這就是為甚麼人在壓力大、焦慮的時候會沒有食慾、胃脹、腹瀉或便秘,此可謂完美詮釋了中醫對「腸腦軸」的描述。
當中醫談論腸腦軸失調時,通常經過辨證論治,主要透過調治心、肝和脾,以恢復平衡,效果甚至比食用益生菌還要快呢。
最Hit